哪些不得不隨著國軍撤退的榮民伯伯們,在那時代,如同家人般的親密。謝謝陳芸寫了這段,讓我們理解他們生命的惆悵。
1950年夏天,一個燠熱午後,纏著小腳的依金姆,正坐在門前條凳上,一邊搖著鴨毛扇子,一邊看雞群啄食。海邊吹來的涼風,穿過弄口,輕輕拂在身上,有一瞬間,依金姆瞇起眼睛,彷彿睏著了。突然耳邊一陣狗吠聲,依金姆看到小溪對岸,揚起一團濛濛灰塵,一隊揹步槍、打綁腿,穿草綠軍服的「兵哥」,正向村口而來...。
海島春天易起霧,這是普通的常識。「元宵采風」之旅行程受困,海路一票難求,坐票也賣光光,令人頗感意外。幸運的登上船,沒想到,卻因為某些因素,交通船半夜還進不了基隆港。我們「慶幸」走不了,因為當年搭船的經驗實在太可怕了。
戰地是馬祖獨特文化底蘊的一部分,是作為具有普世價值的共同遺產,它是記憶的媒介物,更是保留、繁衍乃至於反省記憶的場所,更是作為喚起個人及世代記憶的地方。「戰地引路」主題專欄其內容為「戰地引路人培訓」累積的成果,透過遺產關係人的帶領,讓不同世代的人走讀馬祖地景及生命的刻痕。試圖在趨向於觀光發展歷程中,建構外地人深度認識與瞭解馬祖戰地歷史的窗口。同時,透過戰地遺產的認識與對話,產生馬祖戰地遺產守護的力量。
馬祖這座被戰爭洗禮的島嶼,其周圍被大小不一的海防據點所包圍,以南竿來說就有95座海防據點,北竿101座、西莒01-36座延伸到東莒編號39-77等,每座據點都值得深度挖掘。若我們從陸地上探索據點,需要帶把鐮刀,撥開草叢,發掘久無人煙的哨口與據點,闖入深不可測的地道,展開一場新奇的探險。
金、馬民防隊是反共抗俄、全民皆兵思維下的產物。戒嚴時代,前線男女除了公教及其眷屬,或女性首次懷孕三個月以上者,其他的都得參加。集訓期間,所有壯丁都須出席,影響收益自不在話下,其中以漁民不得出海作業「受傷」最重。時空背景相同,但各村發生的故事卻不一定相同,今天就以發生在牛角的往事和大家分享之。
〈說牛角民防隊軼事〉刊出當天,我在松山機場巧遇幾位送客的鄉親。從大家天南地北的閒聊中,又引出幾個有趣的往事。這些壓在心底的話題,一旦經過觸發,就會如飛絮一般的湧上心頭。所以,今天就為大家再補上幾則有趣的片段。
在貧窮年代,「分救濟」和「食救濟」是生活大事之一。「救濟」本是動詞,後來卻轉品為名詞。這是賑災概念的延伸,所以,宗旨是救急而不是救窮。本文內容除了敘述「食救濟」的往事之外,也順便介紹幾個接近失傳的古老生活用語。
「梅石演藝廳」已於11月12日動土,預定2022年完工。有別於已往工地圍籬張貼風景照片與工程簡介的慣例,文化處曯我擬一段文字簡介梅石的過去,以及「梅石演藝廳」的劇場特質。衡量工地萬事紛雜、人車促迫的場景,我仿效新詩寫法,將文字分行列出,方便路人於倥傯之際的「瞥上一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