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是人的天性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如學生「賭」老師今天會不會叫他背書…等。我認同「小賭」怡情的道理,尤其是在家庭聚會時。本句諺語調侃的意味較濃,以反差說明「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的道理。
諺語是族群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一句畫龍點睛的俗諺語,其表情達意的效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本句諺語意在勸人生活要量入為出,凡事要精打細算。不僅深具教育意義,而且有調侃與逗趣的作用。
這是改編傳統唸謠之作。馬祖話的「看親」,類似國語的「相親」。因為小時候聽外婆口誦,某些語彙的意義至今不明,所以我改成簡單易記的語詞,既方便教學,也容易推廣。開版的蠟像照片是拍自閩侯閩都民俗園。本唸謠題名是筆者自訂。
最近,為了精進詞曲寫作能力,到社大選了相關課程。這個寫作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唱自己寫的歌」。所以,每週都有同學上台發表新作。同學的身分背景極為多元,有校長、中小學音樂老師、樂團樂手、資訊工程師……等,彼此切磋,讓我獲益良多。
我國上古時代,詞彙是以單音節為主流,然後逐漸朝複音節的形式演進。 以頭昏腦脹的「眩暈」來說,上古時代的文獻都寫成「眩」,到後來才和「暈」字構詞成一組複音節的語詞。兩本《福州方言字典》都把這個詞彙寫做「昏眩」,但讀音有一些距離。
這是人性,但是也有例外【俗諺 外。自古以來,我國社會中的後母、晚娘角色多半是負面的。本俗諺語並無針對性,但就大體而言,後母不善待前妻兒女的場景,大家應該不會陌生的。
這是一句深富哲理的諺語,創作的人一定是看盡人間冷暖後所產生的體會。能打江山的人不一定能守成,窮與富都不過三代,若果真應驗了這句話還算好,因為有人一代尚未傳承,事業已走到盡頭,樓起樓塌全看在自已眼裡。
上半年完成了和〈馬祖漁歌〉風格類似的〈馬祖農事歌〉。歌詞對二、三、九月份農事的介紹是:「…春水土軟好掘町,…。門嘴園坂莫嫌嫩,…。骹踩園畷逐逐日,…。」恰巧有學生來電問「坂里」和「坪里」的關係。這是有趣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寫成「坂裡」才對。今天我們就來趣譚一下此村之名,並討論與「坂」字有關的話題吧。
人吃五穀雜糧,身上總會帶一些疾病。有病上醫院、找醫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此時有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雖然馬祖閩東語屬於瀕危語種,但社會上猶有只能操方言的耆老,他們口中的語料,除了是溝通之鑰以外,卻也是母語保存的吉光片羽…
有一種學名為「扛板歸」的植物。莒光鄉親稱為ㄍㄧㄝˋㄇㄛ+ ㄇㄛㄩㄎ ㄗㄧㄨ(kieˋmo33 moyk5 tsiu),漢字寫成「雞母目睭」。連江縣政府編印的《馬祖植物誌》中有介紹到它(圖文說明參見該書p.318)。
馬祖梅石演藝廳已於5月11日揭幕啟用,這是馬祖劃時代的大事。當天冠蓋雲集,文化處以傳統入厝儀式「送紅擔」的方式開場。我也應邀以閩東語創作〈「底厝」禮讚〉喝采詩文共襄盛舉。
在日常生活中,若首要目標達不到時,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然的結果,有時也能差強人意。類似語意的俗諺各族群都有,如閩南語的「無魚蝦也好」、客語的「無牛著使馬」等,這算是人生智慧之一。因為語意能用於「自嘲」與「諷人」,故使用時要特別謹慎才好。
人吃五穀雜糧,身上總會帶一些疾病。有病上醫院、找醫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此時有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雖然馬祖閩東語屬於瀕危語種,但社會上猶有只能操方言的耆老,他們口中的語料,除了是溝通之鑰以外,卻也是母語保存的吉光片羽…
掐米亜店是一個有關馬祖,有關馬祖話的廣播節目。
每週三會分享一則有趣的故事,歡迎沒事來逛一逛!
「榕」是福州簡稱,所謂「榕詩」,指的是以福州方言寫的詩。詩歌用字少,往往以意境取勝,有時僅三言兩語,而內涵卻無限寬闊。以共通語言創作的詩文,其詩境有時尚難體會,何況用地方語言表達。如果無法用本字呈現,對該語系的人來說,閱讀時只能略知詩意,但吟哦卻少了幾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