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統文化禮俗

傳統文化禮俗

壺江記行

0
隨馬祖澳天宮進香團約二百人,一行人在2008年2月27日搭乘金龍號專船,上午由福澳港出發前進馬尾,轉往琯頭鎮再搭渡輪到壺江島,這座面積只有0.8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時候逼近一萬人,因漁場枯竭同樣面臨人口外移的現象目前常住人口數不到四千人,行政區劃分連江縣。這天縣政府官員和壺江的住民幾乎動員夾道歡迎,天后宮陣頭整頓後依序前往天妃廟會香,之後乩(芹壁、板里、白沙等)和天后鑾駕駐蹕宮內,人員各分配於民宅和學校。
二月初,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召集數位來自福建的馬祖媳婦,參與正月走親戚的活動。本活動希望達成的目的有三。一、在走訪的行程中,瞭解當初遠嫁馬祖的背景,和婚後的情感連結。二、體現政府關懷及深化新住民融入與認同。三、實地記錄馬祖與原鄉相隔數十年後民俗風情的延續及變化。本系列文章是針對第三項目的進行論述的。
細珠和她的親戚都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畲族人」,她們的母語是畲語,普通話(國語)是通用語。一踏進阿姨家,乍一看和一般漢族人的房舍格局差異不大,然而細看時,畲族特色一一呈現,首先是阿姨家準備的一桌子的畲族食物,有烏米飯、糍、月桃粽子、桂圓、糖果、蘋果、橘子等等,還有二三十杯加了少許白糖的熱開水,每一杯裡浮著二枚紅棗、擱著一隻匙子(喝完甜茶方便取食紅棗)。這完全是最高規格的接待,令人感動。阿姨說烏飯是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月桃粽是端午節、糍是過年時必吃的節令食物。
各地方都有足以勵志,及教導後人生活智慧的諺語。它們都是族群長時間共同奮鬥的經驗結晶。所以,有必要加以整理闡述,好讓民族文化瑰寶能永久的流傳下去。今天介紹的數則諺語,多與親屬交往有關,它早就存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家沒注意到而已。
冬天的馬祖,在寒流來襲,大家都在顫抖說著好冷~~時候,馬祖很多村莊家戶高興地動起身,泡米、泡紅麴、炊米、涼米、混和攪拌、約一個禮拜再翻攪,經過的人不時聞到糯米炊煮香味,涼米時順手抓了小團飯,不搭配任何酌料的炊米吃進嘴裡,寒冷的天氣甜在心頭,再聽著老師傅說著製酒經驗,世世代代的傳承至今,吃出的不只是好味道,更有古香的畫面在腦海圍繞。
本次大陸走親「轉外家」,任務分工很細。蕭欽國經理及處裡同仁的後勤支援,將過程安排的從容有序。文佶伉儷等人,除了做影像紀錄以外,也是實際訪談者。因事先做足了功課,所以在提問時,都能切中要點。筆者兩次同行,旁觀、手記,內心感觸頗深。今以詩歌型態表達所見所聞,希望能為有意義的活動留下一些紀錄。
今年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活動,是文化處第二次辦理,共有八個家庭接受走親致意,過程祥和順利。每一位福建新娘,她的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都有一部令人動容的歷史。今年,我打算在第二篇以後用方言〈竹枝詞〉的型式來呈現,希望能為大家報導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既然如此,這首〈轉厝〉歌就當作是個人文章的「前言」吧。
在古老的社會,常有一些奇特的生活方式。今天看來絕對怪異的事,可當時卻視為當然,「絕問」與「燒菜飯」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回頭看這一段歷史,大家應以緬懷的心情去回味。「子不嫌母醜」,我們也不必為「滑稽」的過去感到羞赧。
「補庫」是馬祖重要且特殊的祭儀,老一輩「嫩貳」鄉親又稱它為「添庫」。它的意思是:充實神明財庫,以免神明經濟窘迫。多年前我曾在《馬祖日報》及《馬資網》刊登過相關的論述,但隨著歲月過往,如今又有新的體會及新的發現,所以重新整理和增刪,且附上照片供大家做參考。
簡單的說,「躃火儽」就是「孩囝」賽跑,這是西莒特有的年節民俗活動。它選在元宵期間舉行,除了有祛災祈福之意義以外,又可達到競技聯誼、運動強身的效果。若能推廣,不僅讓馬祖「擺暝」文化更加多元,且對行銷西莒觀光當有正面意義。(文章中的字詞標音,請以羅馬字音標符號為準。)
在馬祖列島泛白馬王信仰裡,唯有坂里與白沙兩村在迎神遶境時,各家戶必備「馬草」,並夾帶「五穀糧秣」與「元寶」一併焚燒給尊王座騎白馬使用。農曆十三日傍晚時刻,中澳口白馬尊王廟埕前,就集結好迎神陣伍,由長老入廟恭請白馬尊王、白馬夫人香爐,並且迎金身「起駕」,隨即遶境進入白沙村平水尊王廟會香。
多年前撰寫過《尋查閩越族蛙與蛇的圖騰崇拜》,也曾在連江水月刊89.8號發表過。上個月某國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欲引用這篇文章,苦無全文資料,於是在我的部落格留言希望取得圖文,本諸文章理應濟世利人,因未存電子檔,慨然允諾重新打字完稿後寄出,今已寄出也備份在部落格裡存查,以利同道研究,更期待有識之士協尋蛙神三兄弟中「金甲將軍」下落,方能完成閩越族蛙神一族的拼圖。
這是國語版的歌詞,由音樂家胡福和先生譜曲,故鄉國樂團於今年10月28日在馬港天后宮右側廣場演出。此外,故鄉樂團還應邀在馬中慶祝60周年校慶晚會中表演,節目精彩,獲得觀眾好評。
劉金依姆樂觀、爽朗,八十多歲了,笑起來「呵呵~呵呵~」的,像個純真的少女。大概因為這樣,她的兩位男女外孫稱外婆為「劉金姊姊」,還幫她開了一頁臉書「FB:劉金姊姊的馬祖話教室」,非常活潑,非常逗趣。
「喜娘」馬祖話說「伴房嬤」,在傳統的婚禮上她是很重要的角色。新娘出嫁到婆家,內心難免不安,此時必須靠伴房嬤來安定情緒。她不僅是婚禮儀式的引導,能適時地炒熱氣氛以外,遇到想在口頭上佔便宜的賓客,還要會調解或排除。總之她是婚禮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