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語是使用率很高的語言,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俗諺語。它是族群共同的生活經驗,也是智慧的累積。所以,對俗諺語的認知、活用、推廣與保存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它是來自民間的,所以,有許多用語難免粗俗,甚至於難登大雅之堂。也就是如此,它的含意淺顯易懂,針對性強,趣味性也很高。大致上來說,其特性有以下幾點:
1.用詞俚俗,故不避性器官和屎尿。這是所有俗諺語共同的特色。
2.素材多屬貼身或周遭近物,故親切易懂。
3.神來一筆,有畫龍點睛之妙。
4.意在言外,點到為止。聽罷能令人會心一笑,勝過千言萬語的解釋。
5.代代相傳,出於集體創作。多有押韻,方便記誦,如此可傳之久遠。
因為意在言外,所以,有時不能依字面意思去了解語意,否則,不僅膠柱鼓瑟,也可能貽笑大方。為了使大家能更精確的瞭解俗諺語的語意以及運用場合,特選實例以做解析說明。(因限於篇幅,本文的諺語未加註音標。)
一.與天氣和節令有關的俗諺語舉例。
- 清明穀雨,寒死老鼠。
清明、穀雨是中國24節氣之名稱。此時雖然已到春季,但料峭東風依然令人打哆嗦。創作者利用反差說明面對季節轉換,切莫掉以輕心。
- 穀雨立夏,寒死老娘爸。
穀雨、立夏也是中國24節氣之名稱。語意和前一則類似,前人以經驗之談說明氣候的轉變是深不可測的。此時雖然已到夏季,但偶而來的寒氣,也能令人招架不住。在同儕中使用本諺語頗有占人便宜之嫌,因為說話人將自己設想成他人的爸爸。記得小時候,一般父母親會嚴禁孩子在長輩面前用此俗諺語,因為怕會引起誤會。。
- 冬節著月尾,著記去烘火。
冬至這一天如果是在農曆十一月的月尾,那今年的冬天會很冷。這也是經驗之談,農曆十一月的月尾更接近寒冬,所以,寒冷自不在話下。
- 白露秋風下,蜀夜凊蜀夜。
時序進入秋天,一天比一天冷。語意如同「一雨成秋」。
- 火煙纏厝雨就遘。
氣壓低、濕度高的時候容易下雨。此時燒柴火產生的煙一直留存在家裏,鄉親不知大氣科學的道理,他們歸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而創此諺語。
- 早虹雨滴滴,暝虹雨斷滴。
上午的時候若天空出現彩虹,則今日有下雨的可能。相反的,若黃昏出現彩虹,則明天多半是好天氣。
- 春水倪囝面,拉屎戴斗笠。
春天的氣候多變,如同不會情緒管理的小孩。此時上廁所也要戴斗笠,因為天氣說變就變,有時大號還未解乾淨就已經變天了。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外出帶雨具嫌煩,他們將帶雨具視為累贅,此時父母親就會以此語相告戒,大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用意。
-
六月雨,[勿會]過墿。
夏季裡的雨,有時因對流的關係而呈現東山飄雨西山晴的局面,過去馬祖的兒童常常指稱為「日頭共雨相拍」(雨和太陽相鬥)。
- 大寒、小寒,無風也寒。
時序到了冬天,即時不颳風也會有寒意。有人在冬季陽光普照之日疏於防寒,長輩會以此語勸戒。
-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
我們是以農立國的民族,生活作息都是依節令而為,不同季節栽種不同的品物。所以,預防颱風的策略要因時因地而制宜。這是生活教訓,也是人生經驗。
二.與農業有關的俗諺語舉例。
- 做園無功夫,只別骹手粗。
種田做農事之所以能致富,沒有特別秘訣,只有靠辛勤的工作,每一天的付出。手腳長繭生胝就是最好的證明。馬祖鄉親多以此語訓勉晚輩,凡事「做就對了」,千萬不要取巧,只有做事態度踏實、積極,才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 畻園日日去,親戚淡淡行。
田園耕種必須天天親力親為,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但是,親屬的互動往來,有時候不必太頻繁。前一句話的道理人人能懂,後一句話則因人、因關係親疏而定,雖有哲理,但不應拘泥,因為有一些親戚關係是要靠經營的,多往來、多走動,才不至於疏遠。
- 做園無命,節氣把定。
農業耕種沒有竅門可言,順著季節變換種該種的作物,成功就八九不離十了,否則事倍功半當是必然結局。
- 蜀日肩,兩日骹。
能挑重擔的人,雙肩固然堅實,但關鍵還是在兩腳的有力支撐,而腳力的養成必須靠長時間的培養。所以,這句話的含意是,做任何事都要先明白事情的關鍵處,能把握關鍵點,做事更能得心應手。
- 蜀時韭菜蜀時蔥。
嘲諷長官(或任何人)決策搖擺,未經深思熟慮,隨意下達指令後又匆忙做修正。馬祖另有一句俗諺說「上更肖雞下更肖鴨」,兩者語意類似。「鴨子」非十二生肖動物,用它做形容語,更是極盡嘲諷之能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