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方言歌詞] 馬祖勸世歌
35年前還在馬祖高中任教時,看到學生的手語表演讓我驚喜。當時我內心盤算,如果能找個主題,以「人多勢眾」的姿態同台演出,心想精彩度必定破表。由於適當題目一直沒碰到,直到念完研究所,突然靈光乍現,動手寫下本文的初稿……
學唱閩劇
民國38年之前,島上年節喜慶,經常延請原鄉戲班跨海演出,鄰近村落的婦人小孩盛裝出席,有時就歇在親戚家數日半月,只為觀賞福州戲。兩岸分治後,多為閩籍的海保部隊,其中幾位活躍於福州「舊賽樂」戲班的樂師與生旦名角,在島上零星演出過幾齣閩戲。等他們遷居台灣,另組「三山社」閩劇班,除了在小街窄巷,偶而從黑膠唱片傳出沙啞的唱腔,馬祖基本上已經聽不到戲曲之音了。
唱歌說故事:〈眩 船〉──搭船憶往
海島春天易起霧,這是普通的常識。「元宵采風」之旅行程受困,海路一票難求,坐票也賣光光,令人頗感意外。幸運的登上船,沒想到,卻因為某些因素,交通船半夜還進不了基隆港。我們「慶幸」走不了,因為當年搭船的經驗實在太可怕了。
唱歌說故事〈彼岸花之戀〉──兼說馬祖婚嫁瑣事
本首曲詞創作於「馬祖元宵采風」之後。事隔三個月,陸陸續續的寫了三首相關系列的歌詞。欣芸老師「有閒來坐」的第一單元,由南港傳統製茶業「出發」。接下來迪化街舊社區的場景,也一樣令我印像深刻。因為上一世代的馬祖鄉親,都把圓環、後車站一帶,視為台灣最繁榮的地方……(本文未錄製音檔)
說說唱唱:〈馬祖釀酒歌〉
「唱歌」與「說話」一樣,都是要表達心中某一個概念。所以,它能「娓娓道來」,也能「激昂狂囂」。有歡樂,也有悲傷,端視所要表達的意象而定。觀賞了欣芸老師〈有閒來坐〉的演出之後,對我啟發特多,……
鐵板燒塔歌
原本規劃,這首歌曲要在去年鐵板燒塔節時表演的,因為當時有閩劇演出,主辦單位在時間上無法作從容的安排,致使小朋友雖備妥「武功」卻無法一展身手,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因此,今年五月份的母語歌唱比賽,我極力推薦,由他們登台高歌作觀摩表演。也希望藉此難得的機會,讓升國中之前的小朋友,能留下國小階段的美好回憶。
馬祖俗諺語珠璣:三叔公做歲,通澳無閒
俗諺語來自民間,是集體智慧的表現。因為長時間受到社會的考驗,凡能留存至今者,都算是精華中的精華。它是精鍊的語言之一,在人際溝通時,若能適時、適當的運用到它,不僅能收畫龍點睛之妙,而且能讓說話的藝術達到極致。
水井紀事
自來水尚未普及的年代,島上各村都有一至兩口水井,維繫村人飲食與四時運作。除了少數人家得地形之便,擁有私井之外,村人都要往井邊挑水(馬祖話稱擔水)。與此對應,家家廚房布局也大同小異,泥灶旁邊都有一個陶製大水缸,木頭蓋子,放一把鋁製水瓢。大人小孩回家渴了,直接掀蓋舀水,咕嚕咕嚕灌下......。
吃茄子
茄子是極普通的蔬菜,老鄉親說它「野毒」,吃多了傷口不易癒合。其實這是對它的誤解。或許受此觀念誤導,再加上它有一股說不出的氣味,小時候我有三種蔬菜絕不下箸,它就是其中之一。但說也奇怪,我現在卻「愛」死它了,尤其是和魚乾燴煮時,那來自家鄉、海洋的味道,立刻在口腔中彈跳……。(本文未錄製音檔)
天有多大‧理想就有多高 讀楊前縣長三體帆船首航新聞有感
最近看到馬祖媒體報導,有關楊前縣長三體帆船即將下水的新聞,個人對此壯舉深感敬佩。楊前縣長對「亮島人遺址」的發現居功厥偉。此番帆船建造完成,是否有下一步計劃,我等鄉親多樂於聽聞。基於同村兼好友之誼,謹以本方言歌詞表示感佩與祝福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