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俗諺語珠璣:三叔公做歲,通澳無閒

0

【本義】

三叔公過大年,因個人的習性,而干擾到別人的生活節奏。

 

【引申義】

孤家寡人的三叔公,平時「一人飽全家飽」。然而,過年時總要拜祭天地、祖先等。大凡祭儀所需之供品,都是向左鄰右舍,甚至整村人家索取或借用來的。他很有技巧的把供品來源分散,大家都是鄰居或親友,被拿了一些,即便心裡不很舒坦,由於「人逢喜事精神爽」,過年前夕,也不必跟他計較了。三叔公整個村莊走一圈,回家後稍稍「整合」一下,滿桌的供品,反而比任何人家都豐富多彩。一場煞有介事的拜祭,人神倒也皆大歡喜的。

 

諺語在社會上流通之後,它的意思有時會向外引伸,以至於和原始的語意產生疏離,本句諺語也不例外。它有時候也能用在,「為圖自己方便,不惜牽累別人」、「為一己之目的而犧牲別人」以及「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情境時。

 

【註解】

  1. 三叔公:非特定人物,這只是代稱而已。運用時當然可以換上某人專名,但是,諺語的特點在「寓意」、在「指桑罵槐」或「意在言外」。若雙方情誼僅是泛泛之交,一旦換成實名,那是很傷人的。
  2. 通澳整個村莊。若說得誇張,也可以用它來形容「整個社區」、「整條街」…等。「通」有「完全」、「整個」、「全部」的意思。馬祖話裡還有一個比它意思更通俗、更傳神的語彙,那就是「個郎」(ㄍㄛ ㄌㄛㄥ,ko long)。「個郎」是連綿詞。連綿詞最大的特質在表現這個詞彙的「聲音」,而不計較這個詞彙的「字形」寫法。所以,它可以用任何同音的漢字。因為「個郎」好念、好認、好寫,所以,在福州文化區裡,無論雅俗文獻皆用「個郎」來表示。

 

【史鑑】

《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伍子胥父親伍奢,在楚平王朝廷任太傅之官。因政爭而被奸佞囚禁,對方以伍奢為人質,想詐騙伍尚、伍子胥兄弟回朝廷,以便將父子三人一網成擒。但陰謀被伍子胥看穿了,他就匆促的逃亡國外以避禍。「知子莫如父」,當父親得知伍子胥安然出境之後,就感慨的說:「楚國君臣且苦兵矣!」意思是說:「你們倒大楣了。楚國上下等著吃戰爭帶來的苦頭吧!

 

事實果然如其父所料。為了要報殺父兄之仇,他仔細盤算,非得依恃強國之力難達其功。後來他曲曲折折的來到吳國。中途還發生他和申包胥互立「各為其主」的誓約。經過一番奮鬥,很快的就在吳國取得穩固的地位,緊接著率兵伐楚。此時楚平王已歿,他攻入首都郢城之後,一不做二不休的挖墳劈棺,把楚平王的屍體拖出,對他鞭屍三百以洩私恨

 

這個故事的真假曾有學者質疑過,然而事件的本末出自《史記》,為了輔助說明諺語意涵,本人仍然加以引用。以故事情節和俗諺對參,伍子胥就好比是「三叔公」。戰爭的目的,無論你喊得多崇高、多偉大,即便如「弔民伐罪」、「替天行道」…等,但畢竟是「兩敗俱傷」的。「一將功成」了,但是雙方人民注定都是苦主,都得跟著倒楣

 

【運用】

運用的情境有二,情節設計如下。 ( )內的紅字是國語翻譯。請參考。

 

情境一。.

男:道士嬸噢!魚麵掏蜀撮給我「分年」儷,安 [勿會] 使的?

(道士嬸啊!給我一小撮魚麵,好讓我拜祭天地可以嗎?)

 

女:魚麵著篩篩咧,你自家去 [扌馬] 吧。

(魚麵擺在竹篩裡,你自己去拿吧。)

 

男:哇嚇!篩篩咧復有魚麵復有魚丸啊。夫其我就夫其 [扌馬] 仂囝,者其掏仂囝。謝謝道士嬸噢。

(哎呀!竹篩裡既有魚麵又有魚丸耶。那我就那個抓一點,這個抓一些。多謝道士嬸啊。)

 

女:悽慘啊!者儂,復無閒復出鬼。「三叔公做歲,通澳無閒。」單身哥蜀隻,每蜀主都煎炒過呵,個郎澳都著跟咧拌。

(哎呀!這個人哪,我忙得不可開交,又來這裡囉哩八嗦的,「三叔公過年,大家也跟著忙。」光棍一根沒老婆做家事,每家每戶拿一點,整村人都被影響到了。)

 

(請大家特別注意,「夫其」、「者其」必須快速連音成一個音節,以表示「那麼」、「那個」、「這個」的指稱詞。)

祭儀的「供品」。賀廣義老師拍攝。
祭儀的「供品」。賀廣義老師拍攝。            

 

情境二。

通早村公所廣播,今旦有官長遘,固予講,吼民防隊集合做衛生。病吐瀉!「三叔公做歲,通澳無閒。」

(剛才村公所廣播,今天有長官到,所以,要求民防隊員集合整理環境。哎呀!「三叔公過年,大家都不得閒。」一個大官來,大家忙得人仰馬翻的。)

 

(「病吐瀉」的語意可用在很多場合,它可以做「該死的」、「要命啊」、「哎呀」等不悅的情緒表述,而且是很粗俗的民間詈語。可是,語言的功能在表情達意,同一個語彙,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交談者可能會有正反截然不同的感受。「病吐瀉」若運用在閨密或好友之間時,那是代表和諧和親切。在本情境中它是負面的意涵。為了真實傳達鄉間百姓的心理反應,也只好不計粗俗優劣了。敬請鄉親諒解。)

(開版照為李忠堅提供。本則諺語由老同事林滿棟先生提供。特此敬謝。)

前一篇文章水井紀事
下一篇文章鐵板燒塔歌
馬祖南竿復興村人,台灣大學文學博士,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因長期關注馬祖地區母語的教學與發展,獲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的表揚。目前從事福州方言文字研究、馬祖禮俗闡述,同時以福州方言創作歌詞,介紹家鄉人文風情。作品經公開演出後,深獲兩岸鄉親的熱烈回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