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冬節」儀式、童謠〈搓丸歌〉補遺

二十四節氣的「冬至」,馬祖鄉親稱之為「冬節」,是一年中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但隨著時代演進,經濟條件改善,它的儀式內涵、兒童的嚮往度等,都在改變或弱化中……。有關儀式補遺部分,請參考第5則的說明。本文是根據舊作增刪而成。

平平是「番囝蔥」,伊會食,你會戳。

0
俗諺語富含生活智慧,使用場合有時是單一的,有時卻能做適度的引申。這句話能用於責備或撫慰的場合。因為趣味性頗高的,所以,使用時被責備的一方,反而有會心一笑的可能。

魚鯗燜豬蹄

0
因地緣關係,馬祖的飲食內涵和大陳島非常類似。「魚鯗燜豬蹄」和江浙菜的「魚鯗 [火靠] 肉」很像,只是魚乾煮得柔軟度有差別而已。它適合下酒,既然如此,菜餚必須符合「有乇嚼」(方言:耐咀嚼的)、「有乇咬」(方言:耐咬的)、「有乇齟」(方言:耐啃的)的標準。所以,它不能過度燜煮。雖然看起來魚、肉未能油光「膠融」。但豬蹄因魚乾而不膩,魚乾因豬肉而滑柔,相得益彰,可算是具有代表性的馬祖佳餚之一。

對餃子的深深眷戀

0
餃子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中國北方人以麵食為主,喜歡吃餃子,特別是過年過節,吃餃子,象徵著生活的富足美滿
鹹蛋小管

鹹蛋小管

0
「鹹蛋」與「小管」並非稀有之物,但它的變化可謂巧妙多方。有人將小管切片沾芥末、沾醬油膏;有人以它當海苔、填米飯包壽司,總之,千變萬化,端看執事者巧心之用。一次偶然的機緣我迷上鹹蛋滋味,從此,對鹹蛋烹調的菜餚,每每投注關愛的眼神,…。
懸掛、風燈

說「縣」與「懸」

0
文字初造,各有本義。通用日久,形、音、義都會產生變化。馬祖方言中的「縣」與「懸」,其變化頗為曲折,尤其是「縣」字,在大學《聲韻學》的課堂上,經常被提出做「類隔」反切的實例說明。本文就以簡單的道理,說明兩者之間的分化與運用法則。
說「馬祖醬油」----蝦鮮瀂(滷)

說「馬祖醬油」—-蝦鮮瀂(滷)

0
一個人對美味的認知是很難以道理說的。馬祖人口中的「鹹」(ㄍㄟㄥˋ,keingˋ),國語說「蝦油」,越南人稱「魚露」。它的味道曾令駐軍「聞」之色變,但老一輩的馬祖鄉親卻視之為珍饈。甚至離家千萬里的人,思鄉的觸媒依舊得靠它來扮演。

曝鹹魚(曬鹹魚)

0
老一輩的馬祖人幾乎都會曬鹹魚。製作的方法有二,一是直接抹鹽巴,然後放在陽光下曝曬。二是浸泡滷水後曝曬,其中以後者最為美味。能製作鹹魚乾的魚種很多,大部分的馬祖鄉親,會依季節選擇黃魚、鱖魚、鰻魚、帶魚、鯷囝…來曬。本文介紹的烏魚乾,是另一種風味,請大家參考。

醬煮烏魚

2
烏魚煮米粉是馬祖的庶民食物。方言稱烏魚為 [魚田] 。因為肉厚、身無細刺、鱗片又大,所以,切塊後煮湯、煮粥,頗適合做老人或幼童的食物。台灣的烏魚,經過掏取烏魚子的過程,其鮮度稍有降低。所以,略加佐料烹煮,成了另一種風味的展現。
全豬禮

馬祖俗諺語珠璣:借豬頭擺暝­­,齊好看

0
俗諺語來自民間,其生命力之強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句話雖然有固定的語意,但是,也會因說話人的口氣和所處的環境不同,而產生「自嘲」、「諷人」的結果。「借豬頭擺暝,齊好看」,就是很好的例子。(本文的兩張照片皆拍攝於福建的琅岐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