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馬祖的「義親」和「摜飯」習俗
「義親」與「認親」是社會網絡運作的方式之一。在古今的華人社會是備受重視的。以「義親」為例,吾鄉馬祖結義的對象有「對神」、「對人」兩種,今天就請大家聽我說分明。
馬祖方言難字解析:說「晉」
「難字」的定義很難下,它未必是複雜難寫的字形,所以,其難易程度是因人而異的。今天就介紹「晉」字流變,將個人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
馬祖俗諺語珠璣:囝孫嘗蜀嘗 祖宗會別傳-兼說「做忌日」
社會是進步的,許多規矩會隨時代而變。有些行禮如儀的習俗,鄉親未必知曉它的道理。今天就利用說解一句俗諺語的機會,為大家介紹傳統做忌日的一些情節。
島嶼的走路時光:依金姆的走路時光
1950年夏天,一個燠熱午後,纏著小腳的依金姆,正坐在門前條凳上,一邊搖著鴨毛扇子,一邊看雞群啄食。海邊吹來的涼風,穿過弄口,輕輕拂在身上,有一瞬間,依金姆瞇起眼睛,彷彿睏著了。突然耳邊一陣狗吠聲,依金姆看到小溪對岸,揚起一團濛濛灰塵,一隊揹步槍、打綁腿,穿草綠軍服的「兵哥」,正向村口而來...。
馬祖方言難字解析:說「復」
「難字」的定義很難下,它未必是複雜難寫的字形,所以,其難易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本單元以ㄧ般人較不易理解的單字為對象,為大家做簡單的分析,希望鄉親能瞭解自己的母語傳承,也是源遠流長的。
馬祖俗諺語珠璣:話無講 [勿會] 記時 墿無行生青苔
俗諺語是族群的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前人為了將此經驗傳後,特別用韻語來呈現。押韻的文字不僅方便傳誦與記憶,而且也是趣味所在。所以,在人際溝通時,若適時適地的「出口成章」,一定能令在場的聽眾報以會心一笑。
島嶼的走路時光
國軍部隊還未踏入小島以前,島上沒有汽車,也沒有腳踏車。島民往來各地,都靠雙腳,久了,便在海岸、山巔走出許多蜿蜒曲折的土路,有的通往村落,有的通往井邊;有的通往草埕,有的通往祖先的墳地...。
從南竿的「津沙」說到「討沰」
地名考證有它的難度存在,稍不注意可能就張冠李戴。除了當地耆老的意見要重視以外,語音的分析也非常重要。馬祖的發展歷史很特殊,有很多事情和軍管有關,地方的命名就是其中之一。「津沙」和「討沰」,這兩個詞彙看起來沒啥關係,而今天會在此相提並論,那就請大家聽我說吧。
山隴村獅子市場導覽雜記
連續兩次為經典顧問公司作菜市場導覽,第一次是在臨時攤販集中地,第二次在新修後的獅子市場。攤商陳列雖各不相同,但人潮肩摩不再,卻是共同情景。導覽過程免不了介紹陳年往事,大家對從前的漁業榮景感到驚訝,對軍管時期的漁農掌故也聽得津津有味的。
馬祖話兒童唸謠創作舉例
兒童唸謠有詩的形式,但沒有如詩ㄧ般的嚴格格律。全文的句式能整齊、能一韻到底固然是好,若是語句參差、中途變換了韻腳,閱聽者也不會太有異議。只要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把握住趣味性,能將道理講清楚即可。本文特舉兩首不同風格的文詞為例,請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