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方言

馬祖人的母語是福州語,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因為和其他方言共出一源,所以彼此之間有許多共通性。據學者研究,缺乏文字為載體的語言是無法行之久遠的。本單元的本字考證所得,除了希望自己的母語,在「形」、「音」、「義」語言三大要素上能獲得密切結合之外,也能為其他方言提供參考的理據。

馬祖農事歌

0
〈馬祖農事歌〉是我最近定稿的創作。前幾年寫了〈馬祖漁歌〉,以輕鬆的筆調,寫馬祖海產及漁家生活瑣事,發表之後,頗得迴響。今天再將〈農事歌〉定稿,希望大家能透過這兩首作品,略知馬祖漁農之家,在生活上的喜樂與辛苦。
「掆(扛)齋」並非馬祖獨有,它是閩東一帶的敬師禮儀。簡單的說,這禮儀有一點像今天的「謝師宴」。頗具人情味的地方習俗,卻隨著時代演進而式微,今天以本文向鄉親介紹此善良習俗,就當作是教師節前夕的應景文章吧。因為對「扛」字的說解,附帶解釋閩東方言中「文白異讀」的現象給大家做參考。
「賭」是人的天性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如學生「賭」老師今天會不會叫他背書…等。我認同「小賭」怡情的道理,尤其是在家庭聚會時。本句諺語調侃的意味較濃,以反差說明「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的道理。

無豬犬也刣

0
在日常生活中,若首要目標達不到時,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然的結果,有時也能差強人意。類似語意的俗諺各族群都有,如閩南語的「無魚蝦也好」、客語的「無牛著使馬」等,這算是人生智慧之一。因為語意能用於「自嘲」與「諷人」,故使用時要特別謹慎才好。
馬祖話是閩東方言一支,這是源遠流長的漢語八大方言之一。鄉親在日常生活中閒談時,偶爾會摻雜唐宋古語而不自知。但經過考述後方知,這是彌足珍貴的吉光片羽,研究保存這些古漢語應是當務之急啊!
「ㄇㄚ+ ㄌㄤ+,ma33 lang33」,海中載貨之大帆船也。這個聲調不僅國語所無,連他的漢字形體也搞不定。從前我讀《廣韻》時,看到下平聲〈唐韻〉有「艆」字,其字義為「海中大船也。」我大喜過望,立刻用它表示漕運貨物的大帆船。再加上古漢語構詞習慣,凡是帶「馬」的語詞都有「大」的意思。結果順理成章的用「馬艆」承載這個語音。後來重新檢討,發現它只是詞義相通而已,語音是有一段距離的。所以,目前我已捨棄不用了。
小文章〈說「坂里」村名及部分農事〉貼出之後,引起許多人的興趣。其中雷翔宇先生提出的高見令我省思,也因此發現文章中的缺失與不足。今天撰寫此文,一者感謝雷先生的高見,同時也對拙文做進一步的敘述與修正。
各地方都有足以勵志,及教導後人生活智慧的諺語。它們都是族群長時間共同奮鬥的經驗結晶。所以,有必要加以整理闡述,好讓民族文化瑰寶能永久的流傳下去。今天介紹的數則諺語,多與親屬交往有關,它早就存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家沒注意到而已。
俗諺語來自民間,其生命力之強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句話雖然有固定的語意,但是,也會因說話人的口氣和所處的環境不同,而產生「自嘲」、「諷人」的結果。「借豬頭擺暝,齊好看」,就是很好的例子。(本文的兩張照片皆拍攝於福建的琅岐島)
〈月光光〉是閩東地區非常有代表性的兒童唸謠。它有固定的句型、句數、字數。但這首唸謠是我童年時學到的,原本並無名稱,為了方便整理,就仿效古書以首句為名之傳統,姑且襲用之。至於標音部分,請以羅馬字拼音符號為準。
今年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活動,是文化處第二次辦理,共有八個家庭接受走親致意,過程祥和順利。每一位福建新娘,她的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都有一部令人動容的歷史。今年,我打算在第二篇以後用方言〈竹枝詞〉的型式來呈現,希望能為大家報導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既然如此,這首〈轉厝〉歌就當作是個人文章的「前言」吧。
馬祖話是閩東方言一支,這是源遠流長的漢語八大方言之一。鄉親在日常生活中閒談時,偶爾會摻雜唐宋古語而不自知。但經過考述後方知,這是彌足珍貴的吉光片羽,研究保存這些古漢語應是當務之急啊!
俗諺語是流行於民間的生活用語。每個民族都會有,它是族群共同的生活經驗,也是智慧的累積。所以,對俗諺語的認知、與運用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它是來自民間的,所以,有許多用語難免粗俗、不避屎尿,因此有些內容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也就是如此,它的含意淺顯易懂,針對性強,趣味性高,反而能行之久遠。
各地方都有足以勵志,及教導後人生活智慧的諺語。它們都是族群長時間共同奮鬥的經驗結晶。所以,有必要加以整理闡述,好讓民族文化瑰寶能永久的流傳下去。今天介紹的數則諺語,多與親屬交往有關,它早就存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家沒注意到而已。
人吃五穀雜糧,身上總會帶一些疾病。有病上醫院、找醫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此時有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雖然馬祖閩東語屬於瀕危語種,但社會上猶有只能操方言的耆老,他們口中的語料,除了是溝通之鑰以外,卻也是母語保存的吉光片羽…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