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祖方言

馬祖方言

馬祖人的母語是福州語,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因為和其他方言共出一源,所以彼此之間有許多共通性。據學者研究,缺乏文字為載體的語言是無法行之久遠的。本單元的本字考證所得,除了希望自己的母語,在「形」、「音」、「義」語言三大要素上能獲得密切結合之外,也能為其他方言提供參考的理據。

某地原始地名,不見得能找到命名者。其初的名號,多半是來自族群的共同指稱。或是一地多名,呈現五花八門的狀態。可是,經過流通、刪汰,適者生存,一旦被人群接受了,就得受社會的制約。原始名稱有時沒啥道裡可說,當初或許只是凸顯它的特徵,也因為如此,這些名稱保證是最接地氣的。
語言是文化的根基,文字則是語言的載體。人類社會的發展,往往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文字的出現與演進,正是為了記錄、傳達與延續語言的生命。馬祖語作為閩東語的一支方言,承載著馬祖居民的生活經驗與文化記憶。然而,與閩南語已逐漸形成的「白話字」拼音系統不同,馬祖語在書寫上的發展仍多依循漢字「六書」的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作為記錄的方式。當語音無對應字可用時,人們或取同音字以假借,或依語義近似進行訓讀,甚至透過增減筆畫、位置關係或形聲組合來另造新字,以因應表達的需求。
前一陣子趣譚了北竿上村俗名「欹髻」之後,引起許多鄉親的興趣。因此,有朋友提供居住村莊有「名字」之山石給我參考,這些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社區協會若能將這些「元素」加以整理,對觀光事業的發展必有助益。文章題名用「且說」,當然是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岩石被述說。(讀音請以羅馬字音標符號為準。)
簡單的說,「斥責詞」就是罵人的語詞,古今中外,只要社會有互動,就必然有它存在的空間。使用時,「說話人」和「聽受人」的關係深淺,會決定「斥責詞」後座力的強度。所以,某些話是否能說,在心中可要先盤算一番。
「本土語言」課程將在111學年度由國小延伸到高級中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大事之一。母語課程實施之後,終須要面對方言書寫的問題,而最令人畏懼的書寫問題就是虛字的運用。所以,今天就利用此機會,為大家就相關問題做個簡單的說明。
連續兩次為經典顧問公司作菜市場導覽,第一次是在臨時攤販集中地,第二次在新修後的獅子市場。攤商陳列雖各不相同,但人潮肩摩不再,卻是共同情景。導覽過程免不了介紹陳年往事,大家對從前的漁業榮景感到驚訝,對軍管時期的漁農掌故也聽得津津有味的。
馬祖有一句很普通的生活諺語,它可用在形容正負面的「一魚兩吃」、「一舉兩得」的場合。但是在口語表達時,大多數的朋友會將「兩堛」說成「兩橛」。因此有必要在此為大家作個分析。
有人說,東引樂華村是因「老鴉」、「鑼鈸」而得名。然而若從語音角度去推究,再到東引實地的觀察一番,就會發現答案可能不是如此。今天藉此機會討論本村之名,讓人深深的瞭解到,語言文字是生活(文化)的核心元素。即便是民間庶務,其中也有大小不一的生活智慧,這些都是值得珍惜的資產啊!
馬祖話是閩東方言一支,這是源遠流長的漢語八大方言之一。鄉親在日常生活中閒談時,偶爾會摻雜唐宋古語而不自知。但經過考述後方知,這是彌足珍貴的吉光片羽,研究保存這些古漢語應是當務之急啊!
「賭」是人的天性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如學生「賭」老師今天會不會叫他背書…等。我認同「小賭」怡情的道理,尤其是在家庭聚會時。本句諺語調侃的意味較濃,以反差說明「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的道理。

無豬犬也刣

0
在日常生活中,若首要目標達不到時,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然的結果,有時也能差強人意。類似語意的俗諺各族群都有,如閩南語的「無魚蝦也好」、客語的「無牛著使馬」等,這算是人生智慧之一。因為語意能用於「自嘲」與「諷人」,故使用時要特別謹慎才好。

鐵板燒塔歌

0
原本規劃,這首歌曲要在去年鐵板燒塔節時表演的,因為當時有閩劇演出,主辦單位在時間上無法作從容的安排,致使小朋友雖備妥「武功」卻無法一展身手,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因此,今年五月份的母語歌唱比賽,我極力推薦,由他們登台高歌作觀摩表演。也希望藉此難得的機會,讓升國中之前的小朋友,能留下國小階段的美好回憶。
「ㄇㄚ+ ㄌㄤ+,ma33 lang33」,海中載貨之大帆船也。這個聲調不僅國語所無,連他的漢字形體也搞不定。從前我讀《廣韻》時,看到下平聲〈唐韻〉有「艆」字,其字義為「海中大船也。」我大喜過望,立刻用它表示漕運貨物的大帆船。再加上古漢語構詞習慣,凡是帶「馬」的語詞都有「大」的意思。結果順理成章的用「馬艆」承載這個語音。後來重新檢討,發現它只是詞義相通而已,語音是有一段距離的。所以,目前我已捨棄不用了。
各地方都有足以勵志,及教導後人生活智慧的諺語。它們都是族群長時間共同奮鬥的經驗結晶。所以,有必要加以整理闡述,好讓民族文化瑰寶能永久的流傳下去。
今年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活動,是文化處第二次辦理,共有八個家庭接受走親致意,過程祥和順利。每一位福建新娘,她的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都有一部令人動容的歷史。今年,我打算在第二篇以後用方言〈竹枝詞〉的型式來呈現,希望能為大家報導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既然如此,這首〈轉厝〉歌就當作是個人文章的「前言」吧。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