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唱唱:〈馬祖釀酒歌〉

0

 

「唱歌」與「說話」一樣,都是要表達心中某一個概念。所以,「歌中有事」,而故事中也一樣有歌。它能「娓娓道來」如曉風楊柳,必要時也能「激昂悲壯」如易水荊軻。有歡樂、有悲傷、能有激情、也會有憤慨,端視所要表達的意象而定。觀賞了李欣芸老師〈有閒來坐〉的演出之後,我的啟發特多。〈有閒來坐〉,是以十把不同的椅子,說不同的庶民故事。並且用彩色照片、影片和黑白相片做今昔對比,讓觀眾的思維,能快速的進出時光隧道,做回憶、做緬懷。台北,掐頭去尾我也住了三十多年,沒想到,許多塵封已久的往事,卻因為一場音樂會被成串的牽出。

 

高中畢業時,全班有一半的同學搭乘「雲台輪」來台灣。辦妥進住「台北學苑」的手續之後,當天晚上,由識途老馬帶領著大夥,以朝聖的心情到圓環夜市和中華商場添購行頭,第二天所有人都把制服給扔了,但即使換上新裝,仍然感覺「土」,因為我們只接馬祖「地氣」。購物時,都是用馬祖話商量對策以免被「宰」。有一位鞋店老闆對我們說:「這麼年輕,福州話居然說得這麼好。」……同學初到台灣,感受到水果的價廉物美,有四位同學在台視附近夜市合購一顆西瓜,然後各取四分之一,邊走邊吃,老遠看去,如同戴著瓜皮面具。……年輕人飯量大,為了填飽肚子,我們租到台大、師大附近,目的只有一個,為了方便前往學生宿舍餐廳吃平價的飯菜。……鄭州路的牛肉麵居然比龍泉街「俗擱大碗」。……這些往事我還能如數家珍。

 

我很幸運,出生於民國38(1949)年之後,沒經歷過大撤退的慘況,但卻看過因民生凋敝、引發鄉親離鄉背井的無奈。「管教養衛」的氣氛,讓我們的生活處境是緊張而嚴肅的。在如此時空背景裡,發生在週遭的悲歡離合故事是難以細數的。我曾經想過,若彙聚這些故事,那它不就是馬祖的《一千零一夜》!把所有鄉親用韻文寫的家鄉事收集成冊,那就是馬祖的荷馬《史詩》了。這些經歷是咱們馬祖人所獨有的,我們不應該將它遺忘。

 

成長在戰地政務年代的我,看多了勞軍團的藝文演出,那些大型的歌舞表演,引領著滿堂歡騰的場面,總令我念念不忘。從前杜甫很自豪的說:「詩是吾家事。」 因為他也是文臣儒將之後。馬祖實施戰地政務之前,家父兄弟是釀酒的,後來酒權雖被強徵公營,但在日常生活中,仍不時聽到父母談到釀酒事。這只是我所知道的眾多雜事之一。古人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今天我就把最熟悉的「我家事」做「說故事」的開端。

 

〈馬祖釀酒歌〉的音樂設計,是採「說說唱唱」的方式演出(尚未譜曲)。「合唱」部分因為有旋律做輔助,所以歌詞押韻採用較寬的「四聲通押」,至於「道白」部分,盡可能每一段一韻到底,讓聽覺感到和諧順暢。文字下方加橫線者,表示節奏一拍說完。由於詞文頗長,所以未加羅馬拼音,好在有附音檔,近似音的辨讀還不致於太困難。內容除了有一些小故事之外,更有釀製方法,可供大家做參考。

 

首段為總論。馬祖家庭私釀老酒,都是選擇初秋時節進行,這是基本常識。第四句寫「偷做」心情,相信這是鄉親特殊的記憶。

圖1.糯米飯待涼。
圖1.糯米飯待涼。

 

圖2.將糯米飯糰鬆開。
圖2.將糯米飯糰鬆開。

 

第二段說水和糯米的比例。水越少,成品酒精度越高,大致來說,10斤糯米對12斤的水量最為理想。至於為何要加「白麴」,爸沒說,媽沒講,我只是照實記錄而已。我猜想,家大人或許也不知其所以然,因為這是代代相傳的事。

圖3.紅麴調水。
圖3.紅麴調水。
圖4.調上紅麴的糯米飯。
圖4.調上紅麴的糯米飯。       

第四段說明軍管時期的糧食政策。戒嚴時代,為了消耗戰備米糧,軍方就管制台灣白米進口。為了保障酒廠的老酒銷路穩定,所以嚴禁民間私釀老酒。嚴禁私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糯米的流通。因此,從前的馬祖,只有在民俗節日時,才按各家戶的人口數來配給。諸多不合理的措施,在當時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

 

釀造老酒須先蒸熟糯米。馬祖房子冬冷夏涼,被譽為會「呼吸」的屋子。各家蒸糯米時,糯米飯的香味早已「透牆」而出,甚而四野瀰漫。鄰居聞香皆心照不宣,可是若有人去檢舉,那公部門就不得不辦了。

 

「生紅」和「老酒」是相對的名稱。釀酒用的水是井水,沒有煮過。第一道濾出的酒顏色非常鮮豔,這叫做「生紅」。因為沒有沸騰過,所以,體質不好的人喝它可能會腹瀉,而且它無法通過炎夏的考驗,容易變酸。將「生紅」裝盛酒罈中,週邊圍繞穀殼,點火燒烤,經過這個程序方能稱「老酒」。「老酒」才可以「過夏」(ㄍㄨㄛˋ ㄏㄚ^,kuoˋha^)。請注意,燒烤時溫度不能太高,否則麴菌會凋亡。兩岸路斷之後,稻殼毫無來源,老爹偶而私釀一點自用,我看都是在爐灶上隔水炊蒸。

 

馬祖傳統習慣,大小宴席各家只能一人出席,夫妻同行的,那是「新人類」時髦的作風。有一些潛規則是順應時代背景發展出來的。餐會上一人一份的食品可以帶走。在物資貧乏的年代,塑膠袋被視為珍品,大家都是用四角打結的手帕提菜回家。所以,詞文中我用「手巾囝包」,就是當時的實況白描。

 

有人住的地方就會有故事。在大千世界裡,人來人往之際,有時和陌生人四目相對,內心會突然產生剎那悸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時會感覺似曾相識。眼前新出現的某件事,卻感到是某次夢中情節……。這些奇特的經驗,也許就是「緣份」,把它寫(或記錄)下來吧!「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說不定將來有一天,它真的有用。共勉之。

(開版照片為賀廣義老師拍攝,內文釀酒照片為曹祥官課長提供,特此致謝。)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