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恭喜」及「拱手」動作

0

天地之中,隨處皆學問所在,但每一個人所學不同,關注的話題也有差別。這篇文章所討論的「恭喜」,是習用、常見的字詞,故大家反而忽略了形、音之間的矛盾性。「恭喜」一詞是咱們從小用到老,而今無意之間卻發現它是不疑而有疑的慣用詞。經過反覆思考後獲得「新知」,不僅讓自己喜出望外,同時也驚覺今後說寫方言用語時要更加謹慎了。我相信在華人社會中,「恭喜」之詞無論是詞義或用法,一定是「老嫗能解」的。但是,表面上看來它實在是太普通了,以至於降低了對它的「警戒心」。

 

去年暑假時,有朋友來電要我為「恭喜」的方言標音。起初我如實的將它標成ㄍㄩㄣˋㄏㄧ+。標好之後反覆的唸,越唸越感到不妥。記得大學聯考放榜後,我到中興新村姑媽家小住幾天,一進門,就聽見姑丈用非常典雅的福州話對我賀喜,他說的是ㄍㄩㄣˊ兀ㄧ+、ㄍㄩㄣˊ兀ㄧ+,用的語彙毫無疑問是「恭喜、恭喜」。當時年輕,根本沒注意到「恭」的讀音和「ㄍㄩㄣˊ」是矛盾的。馬祖話的「恭」和「宮、斤、…」等字同音,讀音接近ㄍㄩㄣ。這是權宜式的注音,標準的音應該是ㄍㄩ兀(kyng)。我一再強調,福州話的語音變化非常繁複,簡單的說,兩個字組成的詞彙,若第一個字是一聲(陰平),第二個字是第三聲(上聲),則首字的聲調要變成類似國語的第四聲。請大家用馬祖話說以下幾個詞彙:「東引」、「山隴」、「清水」、「西尾」……等,它們的聲調結構都一樣。所以,「恭喜」須唸成ㄍㄩㄣˋㄏㄧ+或者是ㄍㄩㄣˋ兀ㄧ+才是。但是為何鄉親會唸成ㄍㄩㄣˊㄏㄧ+ 呢?為此我特別向不只十位老同事、老學長們請教,諸位鄉賢所言無不如此。再查韻書,「恭」字無第二個讀音,所以,排除閩方言文、白異讀的特殊現象。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恭喜」的讀音必定是ㄍㄩㄣˋ ㄏㄧ+,一如上述幾個馬祖地名。推論至此,不得不令我懷疑,鄉親口中所說的、心中所想的「恭喜」概念,可能不是「恭喜」這兩個字形,而是另有其字。由結果向成因推論,上一個字必定是出於國語第三聲(上聲)的字,也就是必須前後兩字都是上聲字才行。多說無益,請鄉親再以馬祖話唸以下各詞:「總統」、「馬祖」、「水井」、「演講」…等,從如此眾多的例證看來,「ㄍㄩㄣˊ喜」的漢字一定不是「恭」字。在所有聲、韻母相同的上聲字中,唯一能用的只有「拱」。因此,我們的福州老鄉對人祝賀道喜時,口中說的ㄍㄩㄣˊㄏㄧ+或ㄍㄩㄣˊ兀ㄧ+,漢字的寫法可能是「拱喜」。它意思是:「(我)拱手向你祝賀道喜。」

 

說了「恭喜」可能是「拱喜」之誤以後,不一定要去改變現況。語言文字最基本的功用在溝通與紀錄。學術學理上的探討,有時須考慮約定俗成的社會意義,因為在人際往來時,若把此音寫成「拱喜」,互動的對方必然如「丈二金剛」。

 

和「恭喜」配合使用的動作是「拱手」(見下圖),這是華人社會用了數千年的禮儀動作,至今仍然被大家所樂用,尤其是過年、競選、朋友相見、團拜、答謝……時,非常自然的伸手而為,但現在人很少會去注意,左右手哪一隻在外。這問題聽起來有一點無聊,可它背後的文化意義卻非同小可。但話說回來,如果我要求或宣導大家回歸傳統,那必然被嘲諷為「冬烘學究」。因此,請大家聽我說,就當作聽一則文化常識吧。

 

我個人相信,任何禮儀行為,都是由日常生活的動作所昇華的。「拱手」之禮起源甚早,有人認為,它的概念是起於模仿罪人雙手受枷銬的樣子。這個動作的意義是,行禮者把自己當作罪犯、當作奴隸。面向對方時,是貶抑自己把對方的地位尊貴化。古人有「男左女右」的觀念,所以有「男尚左」、「女尚右」的說法。可是「男尚左」、「女尚右」又有兩種解釋。一種說「男尚左」是男人抱拳於左胸,「女尚右」就是拱手於右側,今天古裝電影中的女子,還有雙手貼右側,然後身體稍做蹲踞的姿態。另一種解釋是針對雙手誰前誰後的說法。「男尚左」是說,在正常狀況之下,男人做揖時左手抱右手置於胸部的正前方。「女尚右」則與此相反。傳統社會視「右手做動作」為常態,小時候常看到左拐子的幼兒,被他父母強迫矯正「不良習慣」所吃的苦頭。因為右手是出力的「工具」,在狩獵社會中,是奪取物品、攻擊對方的發動之處,用左手包住表示:我不會攻擊你,是友善和平的,後來就演變成禮節之一。據說西方的握手禮也是如此淵源。

 

說到這裡,順便為大家說一則有趣的小故事。《禮記‧檀弓上》記載:

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學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這幾句話若翻譯成白話文,那就是:

有一天,孔子拱著手和學生們站在一起。學生們看到孔老師的拱手,是右手抱著左手,大家就跟著學。孔子看到以後就說:「你們真會模仿學習啊,我因為姊姊過世,所以做尚右式的拱手。」學生們聽了之後就改成常態的尚左(拱手時左手在上)。

 

上述所言,純粹是古典禮儀的說明,是常識的介紹。行禮貴在真誠、自然大方。若硬要復古,或以此糾正他人,那就是食古不化了。時代演變到今天,能夠以典雅的動作向人表示禮貌,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我們為何要多做苛責呢!

 

(感謝王校長提供照片及兩位仁愛國小的小朋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