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福州語」中的「國語」詞彙選介(上)

0
「馬祖福州語」中的「國語」詞彙選介(上)

「本土語言」課程將在111學年度由國小延伸到高級中學,這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的大事之一。學者專家把「聽」、「說」、「讀」、「寫」的能力視為語言學習的四大層次。本課程實施之後,這四大能力的講授和培養,以及將來的語言檢定都須要面對的。所以,有一些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個人不揣譾漏,在此先提出和大家分享。

根據個人的研究經驗來說,四大能力之中由易而難的排序為「聽」、「說」、「寫」、「讀」。大部分的人會認為,最困難的功夫應該是方言「書寫」,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在下認為,最難的是面對文獻、文本的朗讀。因為朗讀是一翻兩瞪眼的事,除了生字帶給閱讀者不便以外,又有文讀、白讀、正音、語流音變等因素在干擾著,稍不注意就會念錯(包含筆者在內)。我之所以認為「寫」比「讀」簡單,是因為閩東語仍不脫漢語系統,漢語方言彼此之間雖然語音未必相同,但所用的文字都是方塊字,換言之,依舊是六書結構的形式。所以,只要稍加訓練,注意語法、語序的使用與安排,不要將熟悉的國語詞彙參雜進來,那所寫的方言語句就有七分樣了。(圖1.)

圖1.民國59年前後的敬恆國中作文比賽,監場老師為張相鳳先生。
圖1.民國59年前後的敬恆國中作文比賽,監場老師為張相鳳先生。

馬祖鄉親說母語之所以會參雜國語詞彙,那是有特殊的時空背景的。列島原本是閩東沿海漁人臨時棲息的場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以後,因為地理位置關係,金門、馬祖被政府視為軍事要地,彼時的馬祖剛和外來文化接觸,本地特有的閩東文化逐漸變成弱勢。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推行國語運動,使馬祖的母語快速式微,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政策關係,鄉土語言只能任其自生自滅。再加上老成逐漸凋零,母語的嚴重流失那是必然的結局。

國軍進駐雖然可使地方進步與繁榮,但是對文化的衝擊也大。新族群帶來的新語音、新語詞,使人們增加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在溝通時也有更多的語料可用,但是原始語詞必然受到排擠。因此在當地會聽到年輕人以國語參雜方言來使用,使方言的純度大打折扣,甚至把源自古漢語的詞彙給淘汰掉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如今因為時空環境改變,本土語言正式搬進教室,許多相關措施必須急起直追。否則匆促應對,必然左支右絀。

「聽」、「說」、「讀」、「寫」的能力,可歸併在「語」、「文」的兩大範疇之下。「語」是根本,它的基本功建立在標音符號的識讀與應用。「文」的層次重點在於書寫。想要表達精確、道地,就必須將不同語類間的「涇渭」做分明。本文試著將「滲入」的國語詞彙列舉於下,大家在提筆書寫時可要小心謹慎,否則「半鹹淡」或馬祖話的「洋涇濱」,將不只出現在口語中。

詞彙的注音符號有時出於權宜,標準發音請參考羅馬字音標符號。本文的呈現方式是:先國語後方言

  1. 麻煩(ㄇㄚˇㄏㄨㄤˋ)起動(ㄎㄧ ㄌㄛㄩㄣ^khi  loyng^)

「起動」是很普通卻很重要的日常應酬語詞,用在答謝別人的協助時最為貼切,它的語義同國語的「麻煩」、「勞駕」和「謝謝 」。但是,年輕人受過新式教育之後,日常應酬只會說「麻煩」而不習慣說「起動」,老人家則相反。起初我認為本詞彙應寫成「欹重」,因為「欹」的意思為「傾斜」。我念國小時,馬祖正逢軍民造林綠化的「熱切」當口,小學生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責任棵數,並且吊掛上名牌以方便列管、追蹤。所以,夏季的每天傍晚,總會看見雙人組抬水澆樹的畫面。身強者居後,體弱者在前,強者會把水桶拉到靠近自己這一側,讓前面的人減輕重量,這個景象用「欹重」描繪很傳神。即便是閩南語書寫也是用「起動」,我依舊自認為「欹重」是正確的寫法。直到幾年前,結束大學的兼任課務,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耙梳舊資料,發現自己做的讀《康熙字典》札記中,轉抄一則來自《韻會》的資料,內容寫著:「(動),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很顯然的,「動」的聲調念「^」(242)是來自「徒弄切」的反切。這個資料讓我茅塞頓開。

例句:

你若有去東引,起動你揢我買兩斤白艾轉來

如果你去東引的話,麻煩你幫我帶兩斤海芙蓉回來。

國語的「麻煩」另有「棘手」之義,它和「勞駕」、「拜託」不完全同義。詳說請見下一篇。

  1. 拜託儷(ㄅㄨㄞˋㄊㄠㄎˊㄌㄚ^)起動吶(ㄎㄧ ㄌㄛㄩㄣ^ ㄋㄚ^,khi  loyng^  na^)

語言的最大功能在「表情達意」,人際溝通時,除了利用語言文字以外,還需要動用到說話語氣、面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等。很多語彙可分別用在「正」、「反」的語境時,這個也不例外。上一則「起動」是用在謙恭的語意時,它是在表達禮貌、客氣與感激。本則多了一個語助詞,因為受前一個字的韻尾影響,同一個字卻發不同的語音,由於語音的不同,它所承載的漢字必然也不同。本詞彙適用場合與前一則完全不同,它含有驚訝的詰問語氣,是在表示懷疑與不解。

例句:

起動吶!總款的儂也會做的朋友!

拜託啦!這種德行的人也能做朋友啊!

  1. 生氣(ㄙㄟㄥˋㄎㄟˇ):伓合恭(ㄧㄥˇ兀ㄚㄎˇㄍㄩㄣ,ingˇngakˇkyng)。惻(ㄘㄞㄎˊ,tshaikˊ )

表達憤怒的情緒,國語最簡單的詞彙是「生氣」,但是老一輩的鄉親是慣用「伓合恭」和「惻」。簡單分析「伓合恭」的詞素,「伓」是福州語的否定詞,「合恭」的意思是「態度謙和有禮」,故此三字之方言詞義已思過半了。「惻」的意思本是悽愴、傷悲,馬祖話的「苦惻」即符合此意。此外「惻」也做「憤怒」意用,這只能算是它的引申義了。

   例句:

   你蜀日遘暗()都是伓合恭的。

   你一天到晚都在生氣。

   伊無橫無直也惻。

   他沒來由的在生氣

  1. 平均(ㄅㄧㄥ ㄍㄩㄣ):舀侈(ㄧㄨ+ ㄑㄧㄝ+,iu+  qie+)

這是很簡單的語詞。凡是將大小、多寡、輕重…等不同程度的事、物弄成平衡均等皆可謂之。今天的年輕人已不知道「舀侈」的詞義,故特藉此機會向大家做說明。「舀」是動詞,意思是:用工具把容器中的物資移出。「侈」的字義是:多的、大的、超出的…。把多出來的東西「舀出來」,就是「折衷」、「均分」、「減損」的方式之一。根據福州語音變條例可知,兩個字構詞時,首字的聲調必須是「陽平」(國語的第二聲),下字必須是上聲(福州語的上聲和國語的上聲調值不同)。「舀」的字音有「以沼切」的ㄧㄠˇ和「以周切」的ㄧㄠˊ,所以讀音完全和「舀侈」相符合。大家不妨分別用國語和馬祖話念「民主」、「門口」、「平等」等詞,即可明白其中的道理。特別說明,兩種語言之間的語詞意義,有時是無法完全對譯,總是有某些程度的落差,本詞彙就是例證之一。

例句:

手力舀侈劣,這粒球就底()呵了。

力量輕一點,這顆球就進了

兩輪()考書,蜀好蜀獃,分數舀侈蜀下()才會及格。

兩次考試成績有好有壞,分數平均一下才能及格。

兩次的「次」馬祖話用「輪」或「巡」意義相近,而且音變的條件是依樣的。

  1. 浪費(ㄌㄡㄥˋㄏㄧㄝˇ):揄鋪(ㄩ ㄆㄨㄛ,y  phuo)

  「浪費」的字義大家都懂,但是在說話時卻出現有趣的現象。由於推行國語運   動非常徹底,學生們學到「浪費」之詞並且善加運用,漸漸的忘了原本就有的義同「浪費」的「揄鋪」。我在調查馬祖方言時,發現本詞彙的讀音有ㄧ ㄆㄛ和,ㄩ ㄆㄛ兩種。因為語音不定,故當時用字不敢驟下定論。最近閒來閱讀,發現《方言》說:「荊揚之間謂『揄鋪』為毳。」此處的「毳」字義同「脆」,意思是柔軟細小。「揄」可以做「抒臼」、「揚起」的解釋。將這兩個詞義結合思考,它的意思就是:舂臼後,細小而柔軟的物資四處揚起。所以,這是浪費的現象。會用「揄鋪」的人越來越少了,受過新式教育的一般人只會用「浪費」,能說ㄌㄡㄥˋ ㄏㄧㄝˇ 的人已屬不易,更年輕的朋友只能直接說令人發噱的ㄌㄤˋ ㄏㄨㄧ ^ 了。

   例句:

   亂印廣告,蜀年著揄鋪若 [多束] 樹去!

   不當的印製廣告,一年要浪費多少樹木啊!

  1. 好該(ㄏㄛˇㄍㄟ,):著死(ㄉㄨㄛˋㄌㄧ+,tuoˋli+)、有痛(ㄨˋㄌㄧㄤˇ,uˋliangˇ)、有痛該(ㄨˋㄌㄧㄤˇㄍㄟ,uˋliangˇkei)。

年輕人口中說的「好該」,實際上是從國語的「活該」詞彙變來的。做了壞事的小孩,被家長或老師責罰,此時,旁觀者最常用的語彙非此莫屬。不過從前的大人都是說「著死」、「有痛」,偶而也會聽到「有痛該」的說法,這種說法比較近似戲謔,責備的力道稍遜。「著死」的意思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有痛」的意思是「痛是應該的,怪不了別人。」

例句:

做流氓乞儂拍,著死!(用「有痛」造句也可以,但責備的程度不如前者。)

當流氓被人揍,活該!

(請注意:造句中的「乞」字用法,它的文法意義是「施受同詞」。)

  1. 開玩笑(ㄎㄟ ㄨㄤˇㄑㄧㄨˇ):哤笑(ㄇㄤˇㄑㄧㄨˇ,mangˇqiuˇ),做暢(ㄗㄛˋㄊㄨㄛㄥˇ,tsoˋthuongˇ)

「開玩笑」是常用語詞,但是和它對譯的福州語詞並不簡單。有方言字典將它寫成「蠻笑」,這只是用同音假借的方式呈現而已,根據個人研究所得,本詞彙應該寫成「哤笑」。《說文解字》收其字義為:「哤,…一曰雜語。」可見它的意思是「不正經、不端莊的話語。」所以,「哤笑」翻譯「開玩笑」是頗為到位的。至於「做暢」除了可以解釋為「開玩笑」以外,也可以形容「不經意地達到某個結果。」看了例句當可清楚明白。

   例句:

   伊只是哤笑啊,你怎講去惻。

   他是開玩笑的,你幹嘛生氣。

   莫做暢,正經劣。

   別開玩笑了,正經一點。

   這蜀對男女,做暢變生花呵

   這對戀人,原本不是以結婚為前提在交往著,但後來卻修成正果。

原馬祖初中大禮堂,今為介壽國民中小學。
原馬祖初中大禮堂,今為介壽國民中小學。
  1. 學校(ㄏㄡㄎˋ ㄏㄠ^):學堂(ㄏㄡㄎ ㄉㄡㄥˋ,houkˋtoungˋ)、書齋(ㄗㄩ ㄖㄝ,tsy  ʒe)、齋(ㄗㄝ,tse)

「學校」,老一輩的鄉親是說「學堂」、「書齋」,在說話時也可以簡稱為「齋」。

   這些語彙如今已很少聽到了。

   例句:

   學生敆學堂讀書。

   學生在學校讀書。

   蜀遘書齋就想拍球

   一到學校就想打球。

   禮拜日無去齋。

   星期天沒上學。

(未完,待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