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俗諺語珠璣 介紹兩則與東引有關的諺語
本文介紹兩則有關東引的諺語給大家作參考。兩則諺語的趣味性都很濃,第二句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東引鄉志》,也曾收載。但是它今天已發展出兩種說法。鄉親對第一句話可能比較陌生。現在就讓我為大家仔細做分析。
莒光鄉元宵抽「鄉運籤」過程略述
莒光鄉的擺暝文化內容很豐富,因為地屬馬祖離島,傳統文化的「純度」保存較高。如元宵節抽「鄉運籤」的「做山獻」(做三獻)儀式,是各島所少見的。今天就利用此機會為大家做介紹。
介紹山隴村部分地名及其軼聞 (下)
與地名有關的掌故,應算是該地區文化瑰寶之一。可是隨著老成凋零,這些無形資產就如同飄零的落花。「羊母吊死芭蕉巃」的諺語常在耳邊迴盪,它的來龍去脈人多不知。「大巴掌」的故事,知道的人寥寥可數。「中隴」與山隴、牛角的分合,絕大多數的人更是前所未聞。今天就請聽我說吧!
介紹山隴村部分地名及其軼聞 (上)
某地原始地名,不見得能找到命名者。其初的名號,多半是來自族群的共同指稱。或是一地多名,呈現五花八門的狀態。可是,經過流通、刪汰,適者生存,一旦被人群接受了,就得受社會的制約。原始名稱有時沒啥道裡可說,當初或許只是凸顯它的特徵,也因為如此,這些名稱保證是最接地氣的。
馬祖俗諺語珠璣:贏儷蜀日食四頓(摶) 輸儷熻舖咧睏
「賭」是人的天性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如學生「賭」老師今天會不會叫他背書…等。我認同「小賭」怡情的道理,尤其是在家庭聚會時。本句諺語調侃的意味較濃,以反差說明「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的道理。
「分救濟」憶往事──兼說幾個方言古老用語
在貧窮年代,「分救濟」和「食救濟」是生活大事之一。「救濟」本是動詞,後來卻轉品為名詞。這是賑災概念的延伸,所以,宗旨是救急而不是救窮。本文內容除了敘述「食救濟」的往事之外,也順便介紹幾個接近失傳的古老生活用語。
依灼的走路時光-完結篇
從有記憶開始,家裡廳堂長年擺置一座與人齊高的巨大木桶,外圍以竹條箍緊。依灼小時候經常踩著竹條攀上桶沿,俯視堆得像小山一樣的乾蝦皮。他也常常躲在屋角的漁網堆裡,跟妹妹玩捉迷藏。屋外橫躺幾根竹篙和碗口粗的篾繩,爸爸經常捧著碗公蹲坐上面吃點心。
〈掛風燈 迎新春〉
閩東地區風燈的功能是多元的,它除了供擋風照明以外,更多的場合是用在祈福,或討喜時。任何行動一旦提升到儀式層次,就會延伸出禁忌或新的詮釋。因為風燈用在吉慶時,人們絕不會讓「祈求」的工具出現忌諱以觸犯霉頭。所以,請神巡遊時,若不慎發生失火燃燒時,老一輩鄉親會說「開店門」……
馬祖俗諺語珠璣 :船比擺,骹只[齒齊]
本則俗諺語極具智慧,但是,不能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應從更深一層的處世態度去探討。在現實社會中,許多有成就的人,都知道借力使力、因勢而起的重要與策略,所以,他的成功就不會令人感到意外了。本則諺語涉及「音理」討論,請大家參考。
馬祖禮俗簡介:回憶馬祖「分年」禮的趣事
「分年」是馬祖年俗中極重要的儀式之一。類似的禮儀其實各地方都有,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因為它被重視,所以就發展出一些「規矩」和趣事。今天趁年節的氛圍尚在,將此小文章分享給大家,希望鄉親們也能勾起一些「私房」的趣事來。文章題目雖和「趣事」有關,但免不了要說一說有關方言發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