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方言

馬祖人的母語是福州語,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因為和其他方言共出一源,所以彼此之間有許多共通性。據學者研究,缺乏文字為載體的語言是無法行之久遠的。本單元的本字考證所得,除了希望自己的母語,在「形」、「音」、「義」語言三大要素上能獲得密切結合之外,也能為其他方言提供參考的理據。

石頭和島礁,可以用來做路標,既然可做路標,那必然有專名,如此才方便做指引。為石頭取名,絕大多數是基於形似,有些故事也因此而起。古人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當作人生修為的三大境界,這個關照若用來形容人們對山、對石頭的體察,似乎也蠻適切的。(文章中的音讀以羅馬字拼音符號為準。)
在中國文學領域中,「傳奇」的體裁既是戲劇表演也指故事描述,到了今天,它多指情節離奇的事蹟或行為超越尋常的人物而言。「扁擔」雖是普通之品物,但在40年前,它卻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工具之一,因此也發展出獨特的娛樂與忌諱。人多有感恩戴德的善念,鄉親對它的禮敬,即代表我們的社會風氣是樸實而純良的。
「補庫」是馬祖重要且特殊的祭儀,老一輩「嫩貳」鄉親又稱它為「添庫」。它的意思是:充實神明財庫,以免神明經濟窘迫。多年前我曾在《馬祖日報》及《馬資網》刊登過相關的論述,但隨著歲月過往,如今又有新的體會及新的發現,所以重新整理和增刪,且附上照片供大家做參考。
最近,為了精進詞曲寫作能力,到社大選了相關課程。這個寫作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唱自己寫的歌」。所以,每週都有同學上台發表新作。同學的身分背景極為多元,有校長、中小學音樂老師、樂團樂手、資訊工程師……等,彼此切磋,讓我獲益良多。
金門王和李炳輝唱紅了〈流浪到淡水〉之後,其末句「ㄏㄛ ㄉㄚ ㄌㄚˇ」就流行於台灣的大街小巷。但是一般記者不知其本字寫法,在寫新聞稿時只能用意思相近的「呼乾啦」來表達。乍看之下創意十足,但細想之後,終究覺得不妥。本文除了檢討「呼乾啦」的用語之外,也介紹我們的勸酒詞供大家做參考。
今年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活動,是文化處第二次辦理,共有八個家庭接受走親致意,過程祥和順利。每一位福建新娘,她的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都有一部令人動容的歷史。今年,我打算在第二篇以後用方言〈竹枝詞〉的型式來呈現,希望能為大家報導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既然如此,這首〈轉厝〉歌就當作是個人文章的「前言」吧。
「恭喜」是交際應酬的常用詞,尤其是過年期間,它更是此起彼落地出現在大街小巷之中。因為不是冷僻詞,致使大家習焉而不察。從音變的條件來看,這個音所承載的漢字可能是其他的詞形。今天,我們配合節令探討本詞語,同時也介紹相關事情給鄉親做參考。
俗諺語是流行於民間的生活用語。每個民族都會有,它是族群共同的生活經驗,也是智慧的累積。所以,對俗諺語的認知、與運用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它是來自民間的,所以,有許多用語難免粗俗、不避屎尿,因此有些內容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也就是如此,它的含意淺顯易懂,針對性強,趣味性高,反而能行之久遠。
俗諺語是流行於民間的生活用語。每個民族都會有,它是族群共同的生活經驗,也是智慧的累積。所以,對俗諺語的認知、與運用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它是來自民間的,所以,有許多用語難免粗俗、不避屎尿,因此有些內容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也就是如此,它的含意淺顯易懂,針對性強,趣味性高,反而能行之久遠。
前一陣子趣譚了北竿上村俗名「欹髻」之後,引起許多鄉親的興趣。因此,有朋友提供居住村莊有「名字」之山石給我參考,這些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社區協會若能將這些「元素」加以整理,對觀光事業的發展必有助益。文章題名用「且說」,當然是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岩石被述說。(讀音請以羅馬字音標符號為準。)
《北竿鄉志》在介紹上村時說:「上村本地人稱ki—wei。」並在按語中說:「…名稱由來,經多方考證仍無確切說法。」既然如此,本人就不揣譾陋的加以考述,並提出個人的結論,希望對問題的釐清,能提供些許意見。
〈月光光〉是閩東地區非常有代表性的兒童唸謠。它有固定的句型、句數、字數。但這首唸謠是我童年時學到的,原本並無名稱,為了方便整理,就仿效古書以首句為名之傳統,姑且襲用之。至於標音部分,請以羅馬字拼音符號為準。
「榕」是福州簡稱,所謂「榕詩」,指的是以福州方言寫的詩。詩歌用字少,往往以意境取勝,有時僅三言兩語,而內涵卻無限寬闊。以共通語言創作的詩文,其詩境有時尚難體會,何況用地方語言表達。如果無法用本字呈現,對該語系的人來說,閱讀時只能略知詩意,但吟哦卻少了幾分趣味。
諺語有時無法用邏輯去衡量它。在正常的行為或反應之間來個「反差」敘述,常能引發會心一笑的效果。這就是俗諺在語意表達時,具有高度「渲染力」、「穿透力」的道理。
小文章〈說「坂里」村名及部分農事〉貼出之後,引起許多人的興趣。其中雷翔宇先生提出的高見令我省思,也因此發現文章中的缺失與不足。今天撰寫此文,一者感謝雷先生的高見,同時也對拙文做進一步的敘述與修正。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