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米亜店是一個有關馬祖,有關馬祖話的廣播節目。 每週三會分享一則有趣的故事,歡迎沒事來逛一逛!
今年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活動,是文化處第二次辦理,共有八個家庭接受走親致意,過程祥和順利。每一位福建新娘,她的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都有一部令人動容的歷史。今年,我打算在第二篇以後用方言〈竹枝詞〉的型式來呈現,希望能為大家報導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既然如此,這首〈轉厝〉歌就當作是個人文章的「前言」吧。
掐米亜店是一個有關馬祖,有關馬祖話的廣播節目。 每週三會分享一則有趣的故事,歡迎沒事來逛一逛!
「文化」的定義很難下。簡單的說,就是「民眾的生活內容」。此地雖然曾是窮鄉僻壤,但是閩東文化的流風餘韻,也是令人驚豔的。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元曲的經典之作。今天就利用它的「型式」,以馬祖話介紹馬祖的「四季風情」。這是個人創作的新嘗試。
海島春天易起霧,這是普通的常識。「元宵采風」之旅行程受困,海路一票難求,坐票也賣光光,令人頗感意外。幸運的登上船,沒想到,卻因為某些因素,交通船半夜還進不了基隆港。我們「慶幸」走不了,因為當年搭船的經驗實在太可怕了。
謝人優老師為2019年福州春晚寫頌詞,鐵畫銀鉤的書法令人讚嘆。馬祖風情的內容,也在鄉親之間引起熱烈迴響。本文續貂,除了以馬祖話朗誦之外,並附以馬祖傳統之唱腔唱出它的旋律。這是我的嘗試,獻醜請大家聽聽看。

搓丸七搓搓

0
〈搓丸歌〉是閩東地區耳熟能詳的兒童唸謠。為了教孫子朗誦,我特地根據舊題目來創作新腔。內容簡短有趣,再加上小朋友的動作活潑,對於宣導母語教與學,或許能收到一些效果。
〈月光光〉是閩東地區非常有代表性的兒童唸謠。它有固定的句型、句數、字數。但這首唸謠是我童年時學到的,原本並無名稱,為了方便整理,就仿效古書以首句為名之傳統,姑且襲用之。至於標音部分,請以羅馬字拼音符號為準。

鐵板燒塔歌

0
原本規劃,這首歌曲要在去年鐵板燒塔節時表演的,因為當時有閩劇演出,主辦單位在時間上無法作從容的安排,致使小朋友雖備妥「武功」卻無法一展身手,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因此,今年五月份的母語歌唱比賽,我極力推薦,由他們登台高歌作觀摩表演。也希望藉此難得的機會,讓升國中之前的小朋友,能留下國小階段的美好回憶。
馬祖列島是燕子南來北往的中繼點,它們隨季節更迭而去來,回舊巢故居如同人回老家一般。老一輩鄉親稱它們為「烏尾鳥」,再年輕一些的人稱它為「燕囝」或「燕鳥」。新世代的朋友受國語影響,則直接稱「燕子」。因為它們和居民生活打成一片,所以用它來做詩歌「起興發語」的用詞。
本首曲詞創作於「馬祖元宵采風」之後。事隔三個月,陸陸續續的寫了三首相關系列的歌詞。欣芸老師「有閒來坐」的第一單元,由南港傳統製茶業「出發」。接下來迪化街舊社區的場景,也一樣令我印像深刻。因為上一世代的馬祖鄉親,都把圓環、後車站一帶,視為台灣最繁榮的地方……(本文未錄製音檔)
因為疫情關係,小三通無法正常運作,福州喜娘無法來到馬祖。牛角社區鄉親打電話給我,邀我擔任講師,指導「喜娘喝采研習會」課程。我是牛角人,當然要出力協助,所以,趕寫了一首應景的詞曲備用,這首詞曲的旋律很簡單,希望大家會喜歡。
35年前還在馬祖高中任教時,看到學生的手語表演讓我驚喜。當時我內心盤算,如果能找個主題,以「人多勢眾」的姿態同台演出,心想精彩度必定破表。由於適當題目一直沒碰到,直到念完研究所,突然靈光乍現,動手寫下本文的初稿……
近幾年,馬祖「藍眼淚」曾為當地觀光事業掀起熱潮。許多人慕名而來,甚至夢幻景觀照片也登上國際媒體。相關知識報導已多,今天我利用此機會說一些少為人知的小故事,並介紹這首詞曲創作的原由。(本文未做音檔。)
同鄉會長吳木雄先生率領閩劇團來碼演出

學唱閩劇

0
民國38年之前,島上年節喜慶,經常延請原鄉戲班跨海演出,鄰近村落的婦人小孩盛裝出席,有時就歇在親戚家數日半月,只為觀賞福州戲。兩岸分治後,多為閩籍的海保部隊,其中幾位活躍於福州「舊賽樂」戲班的樂師與生旦名角,在島上零星演出過幾齣閩戲。等他們遷居台灣,另組「三山社」閩劇班,除了在小街窄巷,偶而從黑膠唱片傳出沙啞的唱腔,馬祖基本上已經聽不到戲曲之音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