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俗諺語珠璣:贏儷蜀日食四頓(摶)  輸儷熻舖咧睏

0
贏儷蜀日食四頓(摶) 輸儷熻舖咧睏

       

贏儷蜀日食四頓(摶) 輸儷熻舖咧睏

本義

賭博贏到錢,一天要吃四餐才過癮。輸了錢,只好乖乖的悶在被窩裡睡覺。

 

引申義

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所以,賭博贏到錢,花錢不眨眼,這是人性。但如果輸了錢,也只好摸摸鼻子,躲在被窩裡「休養生息」。整句諺語由兩小句組成的,所以也可以分開使用。尤其是前半句,會用在嘲諷某人花用不義之財時。它的語意都很淺顯,直白的人人能懂。

 

註解

  1. 頓(摶):今天的「頓」當「餐」字使用,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簡單事。但「頓」字以「頁」為部首,頁的本義為「頭」,由此可知它與「餐食」是無關的。它的本字或許是「摶」,然而今天已經約定俗成了,所以,我在題目上以附註的方式處理,一者避免「冬烘」之譏,再者提醒大家,若看到有人寫成「摶」,它不見得是錯字。「」的意思之一是將飯揉成丸狀,是揉飯擠壓成團的動作,後來變成名詞,今天此字寫成「團」和「糰」了。
  2. 儷:這是馬祖話的合音詞之一。它是「蜀下」的合音,在福州話中使用非常頻繁,它等同國語的「一下」。我們將「蜀下」(ㄙㄨㄛˇㄚ^,suoˇa^)兩字快速唸過,它會變成ㄙㄚ^(sa^)的音,然後再因受前字韻尾的影響,聲母就變讀成ㄌ(l)了,所以,這兩字的合音在此要唸ㄌㄚ^(la^)。
  3. 熻:「熻」是由「翕」字增繁來的。《說文解字》說:「翕,起也。」它的本義是「鳥類起飛」。後來字義的引申有「合也、引也、動也、盛也、熾也火炙也」諸義。馬祖鄉親稱木桶蒸飯為ㄏㄧㄎ ㄅㄨㄛㄥ^(hik puong^)。本來它的漢字寫成「翕飯」就可以了,但是為了字義更加明確,人們就在字的旁邊增加「火」,就變成熾熱義的「熻」專用字了。此字在此做「埋在」、「堅守著」、「堅持」等解釋。從前的馬祖社會,曾用ㄏㄧㄎˊ (hikˊ)來形容做男歡女愛的事,小時候不懂事,同儕之間也有樣學樣的說著。今天看來,這個詈語的漢字應寫成「翕」。鄉親們不見得會認得它,但是它的語音,卻代代相傳的保留在日常用語之中。

 

史鑑

上古時代,一般人以一天吃兩餐為常態,隨者採集、狩獵的技術進步,逐漸的演變成吃三餐。吃第四餐表示過夜生活所追加的「宵夜」。「宵夜」在馬祖算是外來語,馬祖話是說「點心」(ㄉㄧㄢˇㄋㄧㄥ,tiengˇning)。五、六十年前的馬祖,大家普遍貧窮,能吃飽三餐已是萬幸了,在寒冷的冬夜能有點心享用,那是在漁寮「夜車」(夜班趕工。ㄧㄝ ㄩ,ie y )的人才有的檔次。

 

少年時代,某次代表家父出席村民大會,副村長在政令宣導時說,「只見因賭博而敗家,卻不見靠賭而致富的例子」。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至今記憶猶新。

 

我認同「小賭」怡情的道理,尤其是在家庭聚會時。但沉溺於此絕非好事,至於以設局詐賭的手法侵占人家產的,更是令人不齒。小時候聽長輩說,某人因賭而「典妻」、「鬻女」,甚而避居大陸。過程險峻可資警惕。

 

中國最大尾的賭徒,非明朝魏忠賢莫屬了。早年他是市井無賴,以賭為生。因躲賭債而「自宮」,在明神宗萬曆17年時,改名為李進忠後入宮當太監。憑著過人的手腕、待人機靈的功夫,再加上許多客觀因素,讓他逐步掌握大權。

 

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有的女孩終其一生未受臨幸。皇帝老爺無力「眷顧」,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她們找太監自行配對成假夫妻,平時生活在一起,能互相「取暖」,彼此照應,這個制度叫做「對食」。大家別替太監擔心,船到橋頭,他們自有辦法。和魏忠賢「對食」的女人,居然是宮廷中皇子皇孫的奶媽客氏,這一對偽夫妻根本就是利益結合。其後變本加厲,強化「東廠」羅織賢良的威勢,釀成東林黨的激烈抗爭。為禍亂紀歷神宗、光宗、熹宗三個朝廷,終於在思宗皇帝時伏法,但明朝的國運大勢已去,最後清兵入關,漢人政權因此而結束。

 

運用

根據慣例,假設一個場景,讓大家能快速的理解本句諺語的用法。( )內的文字是它的國語翻譯。

 

某日,鄰居兩位太太在閒聊,因為多日未見對方的老公,她表示關懷的說:

 

怎講,連的幾工都無看見妳老公?

(怎麼啦,一連幾天都沒看到妳先生。)

 

悽慘啊!者儂無書中講,日暝磨敆賭錢館咧,大概昨暝晡復輸遘褪褲咧住。贏咧

(哎呀!這個人我不知該怎麼講他,日夜待在賭場,可能昨晚又輸個精光。贏的時候)

 

蜀日食四頓,輸咧熻舖咧睏。我想伊仱仱固咧覭舖咧讋(ㄊㄧㄚㄎˊthiakˊ)

(一天三餐還不夠,還要吃消夜,輸的時候就躲在被窩裡睡大頭覺。我猜他現在還躲在被窩裡嘆息。)

 

         本諺語是林元忠校長尊翁林宜水先生提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