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0
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市場是個好地方,信步其間,每次都有驚喜,於我來說,更是一個可以和鄉親互相聞問、閒話家常的地方,所以即便不買菜,偶而也會上市場走走。

這天,吃完鼎邊糊,巧遇多時未見的王榕樂大哥,好久好久以前他就被我叫成「王老先生」,因為那首兒歌「王老先生有塊地兒,咿呀咿呀喔!」,現在,頭髮灰白的他真成了王老先生,但笑容更可愛了。這位王老先生風趣幽默,見聞廣博,我們常常聊很久、聊得很愉快。

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聊著、走著,哇嗚!一盆碩大的「蛋」出現在眼前,寶利嫂的攤位上。「嫂,這是鵝蛋嗎?好久沒看到鵝蛋啦!」於是,話題焦點鎖定鵝和鵝蛋。

幾乎有「王老先生」拳頭那麼大的鵝蛋,一秤一個有半斤重,我們可以想像鵝媽媽生蛋時的辛苦了。王老先生說他少年時家裡養了一隻母鵝,幾乎取代了狗的職能,有陌生人靠近家門,不但「哦!哦!哦!」地發聲提醒家人,還撲著翅膀警戒著不讓進門,直到家人出來,頗有一夫當關的架勢,簡直「看家鵝」一隻!鵝兒對紅色特別敵視,以前女孩子愛穿紅色衣褲,就成了攻擊對象,一見到紅色,鵝兒就二話不說立即衝過去猛啄一通,嚇得女孩兒們花容失色。我自己童年時也有被鄰家大鵝追著跑的經驗,那恐怖的程度絕對不下於被狗狗追趕。

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王老先生家的鵝可精明了,顧家卻不耗家糧,肚子餓了就往田裡覓食,日常都在現今縣政府前蔬菜公園的茭白荀田裡餵飽自己,連蛋也生在那裡給密密叢生的茭白筍保管。田裡有許多水生植物浮萍、藻類,還有田裡的野草、菜葉等等可吃,對了,鵝是吃素的,不沾葷腥。不僅如此,牠還很能「增產報家」,一段時間過去,就領著一窩毛絨絨的小鵝,搖搖擺擺越過馬路走回家,「哦!哦!哦!快來看看我的孩子們哦!」王老先生家裡十多年來每年總是這麼充滿驚喜,直到有一次牠過馬路時,被一輛軍方大卡車的交通車碰了…

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早年,馬祖各村莊的人家,幾乎都要養一些雞、鴨、鵝、豬的以貼補收入,雞、鴨、鵝生的蛋捨不得吃,賣了錢買米,再孵些雞仔、鴨仔、鵝仔,放養在家旁坡邊上,逢年過節的,就用牠們補充動物性脂肪、蛋白質,這在終年不知肉滋味的年代,是大人小孩都期待的。

語言上,鵝在馬祖也衍生出不少的詞來,例如小朋友跌跤頭上撞了個包,就會被說頭上腫了個「鵝母卵」,因為牠的蛋比雞、鴨蛋都大,被用來形容腫得很大的意思。馬祖在農歷年前後氣溫是最低的,有時候會下雪,老人家一邊說︰「今天真冷啊,落鵝毛雪了呀!」一邊拿出火籠烤火,那一絲一絲細細柔柔潔白的雪花緩緩飄下,真像鵝的細絨一樣,稱它為「鵝毛雪」非常精準。如果有人是非不明,就會被說成「這人不清楚,鵝固喊哪鴨!」把鵝當作鴨當然是不對的,但是,鵝、鴨小時候長得真的是很像的呀。兩人之間因語言不通或認知不同,溝通不來時,就說他們二人「鵝母邀鴨雄」因為同是雁形目鴨科的鵝、鴨雖是親戚,但同科不同屬也就不同種了,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它們之間語言不通(牠們的叫聲確實不同)。鵝有時候還有些粗直傻氣,有些憨厚的人就被稱作「呆頭鵝」了。

文字上,「鵝」的異體字有「鵝」「䳘」「鵞」「䳗」,是唯一能夠上下左右變換構件位置而不改變意義的漢字,很神奇吧?

古代什麼都是藥,鵝肉當然也被中醫聖經之一的《本草綱目》記上一筆療效:「鵝肉利五臟,解五臟熱,煮汁止消渴。」此外,《隨息居飲食譜》也記載:「鵝肉補虛益氣、暖胃生津……能解鉛毒。」不過,和鴨一樣,鵝在傳統觀念裡都被視為「發物」,因此《本草綱目》雖說其性溫,無毒,味甘,歸脾、腎經,能補中益氣,主治體虛羸瘦,或產後瘦弱等病症。也說鵝肉「氣味俱厚,發風發瘡」,指鵝肉氣味很重,又會誘發一些疾病,若有溼疹、癰、腫、疔、瘡等病,都要禁食鵝肉。馬祖話說「很毒」,若吃了會讓傷口不容易癒合。這「毒」並不是有毒的毒,發音有些接近「對」,還沒有恰當適用的漢字可用,只好用「毒」這字。

但是鵝蛋卻是一味很好的藥方,用來治療頭痛,最好還是被孵過但胎死殼中的鵝蛋,馬祖話稱「完蛋」(這就是事情敗壞稱「完蛋」的原因)的藥效最好,把胚胎已成形的完蛋一枚、瘦豬肉少許,和薑一起炒熟,淋入老酒,據說這樣吃個二三次頭痛就好了,沒有「完蛋」,新鮮的鵝蛋也行,但要多吃幾次才有效。

見到鵝蛋,我是應該驚喜的,二十年前,頭痛的痼疾很是困擾我,母親到處尋訪鵝蛋要作一方藥給我治療頭痛,卻遍尋不獲,因為那時大家都不養鵝了,而我現在頭不痛了,它卻在眼前。由於從來沒吃過,真不知味道如何,若真叫我吃,估計也難以吞下,想想真慶幸當年母親沒買到「鵝完蛋」。

文化上,中國鵝是從鴻雁馴化而來的,雁是終身一夫一妻制,一旦擇定配偶就終身相伴,因此在中國古代,男女嫁娶時要用一對雁作為聘禮之一,象徵夫妻和睦,忠貞不渝,後來才改用馴化了的鵝。

歷史上,王羲之愛鵝成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去年九合一選舉中的「世堅情」也和雁 (鵝)有關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首元代文學家元好問的《雁丘詞》中說的就是大雁(鵝)的情深義重。

現在縣府前的蔬菜公園還種有少量茭白筍,馬祖話稱「菅筍」,因其葉子長得像菅草。這裡的水源來自中隴,常年不涸,最適合種植水稻、茭白筍,至今水量仍然豐沛,但景物全非了,王老先生的新家也富麗堂皇無法養鵝了。出現在市場的鵝蛋是馬港劉用祿先生的媽媽養的鵝所生的,想嘗嘗鵝蛋滋味的鄉親,趕快去市場買吧,數量不多喔!

還有這首兒歌唱得多美呀,教你家小朋友唱吧。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快樂,昂首唱清歌。

馬祖Goose的故事—市場漫步之一

以上我為你說的Goose的故事,你喜歡嗎?

前一篇文章戲唱〈春水暖〉
下一篇文章依巴的走路時光
馬祖人,退休。國中畢業保送台中護理助產職業學校;37歲插班考進入實踐大學讀服裝設計(乙級技術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畢業,廈門大學考古學與博物舘學博士。 不斷的離去,又不斷的歸來,是我這半輩子和馬祖的關係,成為單親媽媽後二年,於民國86年,再度回到馬祖工作,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栽培孩子的同時也栽培自己,從不斷的學習中找回生命的信心。因為對人類的過去及未來都充滿好奇,十餘年來參與馬祖地區考古工作,對於島嶼考古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主持過馬祖有形文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調查計畫、修復計畫;關心馬祖的文化和歷史,也喜歡默默地書寫、記錄馬祖,分享給所有喜歡馬祖的朋友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