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福建女兒「轉外家走親」聞、見、思(二)

0

民居篇

 這次「走親」聯誼活動,由細珠的家揭開序幕,那本系列的文章就從細珠家開始寫起。細珠是來自畲族。當日來到福安藺家,接觸畲族文化時,不僅馬祖鄉親為之驚艷,甚至同行的「福建女兒」也深感好奇,大家對眼前所見的事物幾乎到了「每事問」、每事皆嚐試的境地。

 

2.戲玩大秤圖
2.戲玩大秤圖

 

3.品嘗畲族黑米飯。
3.品嘗畲族黑米飯。

 

畲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族群的歷史也能上溯遠古。因非論述重點,故本文不擬在此多做敘述,茲就以「畲」字形體分析作為本文的開宗明義。(因為圖示的第三字是一般字書所無,文字結構也無法做形體組合呈現,故只好採用手寫了。)

 

4.「畲」字結構圖。
4.「畲」字結構圖。

 

首字「畬」的國語讀音今天多讀成ㄩˊ(yˊ),然而由又讀音可知,它也能讀成ㄕㄜ(she漢語拼音)。何以如此,且聽我簡述。「畬」是形聲字,「余」是它的讀音所在。古代有「余」無「佘」,「佘」的讀音為ㄕㄜˊ(sheˊ漢語拼音),這是由「余」之轉韻而來的。《康熙字典》引楊慎說:「今人姓有此,而妄寫作『佘』。此不通曉《說文》而自作聰明者。『余』字从『舍』省,『舍』與『蛇』音近。則『禪遮』之切為正音矣。」根據楊慎之言,我們可合理的推測:一般人不知道「余」有兩個讀音,而偏偏社會上有姓「ㄕㄜ」的人家。所以就將「余」的字形略加改變,約定俗成後,「佘」的俗體字形就出現了。有了「佘」字之後,「賖帳」就順理成章地變成「賒帳」,而「畬族」也可以寫成「畲族」。「畬」有兩個字義,一為「開墾過兩年(一說三年)的田」;另一個字義是「焚燒枯草作肥料的耕種方式」。畲族的農作方式是「刀耕火種」,由此看來,這個民族的稱謂是來自他們的營生方式。

 

第三個字一般字典未收,連號稱收字繁多的《康熙字典》也未收載,它是廣東方言俗體字,是廣東人用來指稱廣東境內的畬族人,所以,它也是讀ㄕㄜ(she漢語拼音)。由我手寫的字形可知,此字形構是取「搭建房屋時,屋頂有『斜』坡狀」為造字理據。下方的「車」是聲符,是表示讀音的,所以此字是形聲字。形聲字有一個特色,就是能「有邊讀邊」。在方言中,「車」、「斜」、「畬」、「畲」都是聲音相同、相近的字。所以,如果說「畲」是形容該民族的耕種方式,那廣東的俗體字就是形容該民族的住屋型態了。畲族有一首名叫〈起源歌〉的歌謠,內容述說民族到處遷徙的悲苦。「田差難種吃,田好官來爭,官多難生養,思量再搬遷。」因為如此,他們就從廣東一路向北遷移。(感謝潤南參議的提供。)畲族語和客家語有一些接近,這首詩若以客家方言來念,抑揚頓挫的旋律,更能表現出民族遷居流離的苦難。

 

到了細珠家,現場熱鬧非凡。左右鄰居對來自馬祖的「親家叔」、「親家嬸」都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則對當地的民居「情有獨鍾」,手機拍照,快門按個不停。移居平地的畲族,傳統的居住文化必然做了改變,所以,眼前的新式住宅,就外觀來看和一般人家並無不同。走進街坊,我注意到當地住宅「厭勝」物的陳設。從大同小異的「內容」不難體會,古人稱房屋為「千年寶蓋」的道理,以及「有恆產斯有恆心」牢不可破的觀念。

 

所謂「厭勝」,本意是指「以咒詛求勝於他人。」後來語意擴大引申,在儀式施作時,凡是「能趨吉避凶的品物」皆可稱之。所以,在「五花八門」的品物中,可以看到「鎮宅驅邪」和「招財納福」的象徵物是並存的。這次走訪福州,我將拍攝的厭勝、避邪之物,和從前在台灣、馬祖所拍的排列於下,供大家做比較參考。

5.馬祖鎮煞圖。
5.馬祖鎮煞圖。
6.桃園八德區馬祖祈福物。
6.桃園八德區馬祖祈福物。
7.福安安宅鎮煞物。
7.福安安宅鎮煞物。
8.黃岐安宅鎮煞物。
8.黃岐安宅鎮煞物。
9-1.黃岐安宅鎮煞物。
9-1.黃岐安宅鎮煞物。
9-2.黃岐安宅鎮煞物。
9-2.黃岐安宅鎮煞物。

 

從各地方所呈現的內容看來,有許多是雷同的。相較之下,我們馬祖式的厭勝物顯得簡單明瞭、乾淨俐落多了。老實說,對陰陽、神秘的事,大部分的人是寧可信其有,這無可厚非,因為人人都希望藉此求一個心安。所以,只要是某人開了一個頭,造了一個例,必然有人會跟進。「韓信練兵—多多益善」的結果,就造成「琳瑯滿目」的視覺效果。

 

10.仁愛天后宮「上樑」
10.仁愛天后宮「上樑」

 

上圖是馬祖仁愛村天后宮「上樑」後所留下的吉祥物。有彩布、燈籠、竹藟(應該做竹字頭,因電腦無此字,只好用同音字假借)以及象徵瓜瓞綿綿、宗族繁昌的蓮藕等。根據過去經驗,馬祖的「上樑」和「企 [木扇]」(權宜注音ㄎㄧㄝˋㄌㄧㄢˇ,khieˋliengˇ)還會有「喝采」儀式。最常用的「喝采」語是「中柱企直直,五代都衣食。」(語意為:大柱直挺挺,五代同堂都吉利)、「企 [木扇]企咧懸,囝孫企儂前。」(語意為:大樑立高高,子孫出人頭地)、「彩布縛橂橂,囝孫做治縣。」(語意為:彩布牢牢綁,子孫當縣長)、…。主事者口誦吉祥韻語時,旁觀者必須附和喊著「好啊!」「利啊!」「發啊!」以增加熱鬧氣氛。下面第11圖紅色小布條是用來討吉利的,早先馬祖的建築如陽宅、陰宅等都能見到它,它出現在石縫間、門楣上和其他的木石交接處。普通的人會因它所在的地方稱之為「石硩(壓也)」、「門硩」,更直接了當的名稱是「紅條囝」。但是,老匠師會稱之為「枇杷帶」(ㄅㄧˇㄅㄚˇㄌㄞˇ)。(字形未確定,依語音暫做如此,若有鄉親知曉,敬請告知。感謝+感恩。)

 

11.「枇杷帶」祈福、討吉利。
11.「枇杷帶」祈福、討吉利。

 

我國是多神崇拜的國家,各行各業都有其祖師爺,都有行規與禁忌。婚喪喜慶等不同的場合就有不同的象徵物。舉例來說,小時候看到養豬人家在豬圈內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條,這是預防瘟神作祟的「方法」。若將此類紅紙條貼在其他地方就不妥了。從前家有媽媽坐月子時,大門的門楣上一定會掛一綑全新的紅筷子、兩根木炭、一面鏡子、一對用紅色毛線綁住的鑽子。目的是在宣告家有產婦,請勿喧嘩,尤其要禁絕「剃鼎」(刮除鍋底煙垢。福州話說ㄊㄧㄝˋㄌㄧㄤ+,thieˋ liang33)的刺耳聲。這些東西若出現在其他場合就不恰當了。我相信任何能夠避邪的東西都有它的作用,只是有些品物今天已不知它的涵義了。譬如說,用「斗笠」的目的,我就問不出所以然來。在閩東文化圈裡,蓑衣有避邪作用,所以,馬祖花轎的頂端有「鬃帽」套著以鎮壓「不速之客」(見12圖),我問耆老用棕櫚的道理,他坦然笑稱,這是世代相傳所為。站在旁邊的年輕小伙子則好心的建議說,上網去查索,弄得我啼笑皆非的。

 

12.轎頂鬃帽。
12.轎頂鬃帽。

 

愈是古老的社會(或鄉下地方),保留的古禮、古風的內涵愈多。從前馬祖大紅花轎的頂端不僅有「鬃帽」套著,轎門且懸掛一對寫有「百子千孫」的風燈,和一本「皇曆」(是「皇曆」不能寫成「黃曆」,雖然很多人都把它寫做「黃曆」)。傳統觀念認為,皇曆是朝廷所頒,其地位無比的莊重與尊貴,故能壓制一切鬼魅兇煞。雖然如此,禮制或儀式有時會因時地而變,今天人們用《農民曆》取代皇曆就是變通的措施。在福安所見的厭勝物中有一本書冊(見13圖),我請鄰居朋友取下,並且翻開讓我拍照。原來它就是不寫「農民曆」書名的《農民曆》(如14. 14–1圖)。品物中有直尺、剪刀,前者是來自土木工匠的禁忌;用剪刀(有的地方用寶劍,或兩者皆備)的用意,我們也可以理解。但是為何用到「秤」?這又是一個難題。有耆老說,因為鬼無重量,用秤能嚇阻它。一說「秤」表示公正、公平。…。種種說法不一而足。其實社會共識已建立,只要是出自善念,我們接受如此安排也是無妨的。

 

13.福安厭勝物有農民曆。
13.福安厭勝物有農民曆。

 

14.農民曆封面。
14.農民曆封面。
14-1.農民曆
14-1.農民曆

 

多年前我參加「兩馬筆會」,主辦單位安排白水洋一日遊。當時看到老民宅的門墊(門檻。ㄇㄛㄥˇㄋㄞㄥ^,mongˇnaing242)左下方都開有一個小洞,接待的閩劇院的朋友說,這是俗稱的狗洞,福州話說「門隧」或「犬隧」,這些設施是為了方便貓、狗進出,這讓我開了眼界,因為從前只耳聞而未目見。「門隧」福州話說ㄇㄛㄥ ㄊㄛㄩˇ(mongˇ thoyˇ),後一個字的讀音,是福州方言中比較難注的音之一,國語注音符號也只能注出近似音來。「隧」的方言讀音和「退」的方言讀音相同。老一輩的馬祖鄉親嘲諷偷竊行徑為「爬門隧」和「爬犬隧」。大家不要當真,人不可能爬得過去,這只是形容詞而已。來到福安,眼前所見各家戶都開有小洞(如15圖),不僅難符實用功能,而且已經規格化了。我問在地人此洞有何功用?年輕人說:「方便排水。」年長的人說,「沒啥用,每一家都有。擔心老鼠爬進來,還得常常用磚塊堵著。」(見16圖)

 

15.福安「門隧」圖。
15.福安「門隧」圖。
16.福安「門隧」圖。
16.福安「門隧」圖。

 

離開細珠家,經過「廉村」到「進士宅第」參觀,此地的「門隧」才是傳統式的(見17圖),和我在白水洋看到的完全相同。長樂鶴上「九頭馬民居」的「門隧」顯然是後人所開的,因為工法太過於粗糙,相對於雕梁(樑)畫棟的精緻建物,此洞顯得拙劣不堪(見18圖)。「進士宅第」果然不同凡響,它的門檻高得嚇人(見19圖)。可惜現場沒有導覽人員,否則,我會請教他設高門檻的原因。馬祖有一句俗諺,「頭掏(拿)門墊咧硞(敲)。」它是用在形容「因高攀而受寵若驚」的情境時。意思是說:「把自己的腦袋瓜放在門檻上敲,表示謝恩。」這是很刻薄又很傷人的一句話。從前楊前縣長曾告訴我一句俗諺,「你厝犬復(又)惡,門墊復(又)懸(高)。」語意是:「你家有惡犬,而且門檻又高,不方便進去。」這是「不敢高攀、不想和某人結交」的託辭。來到這裡,看到許多人很吃力的跨進跨出,想到這句傳神至極的話,不由得對諺語的創作人表示萬分的敬佩。

 

17.廉村「門隧」圖。
17.廉村「門隧」圖。

 

18.九頭馬「門隧」圖。
18.九頭馬「門隧」圖。

 

19.門墊(門檻)圖。
19.門墊(門檻)圖。

 

「舒適」、「安全」是對住屋的基本要求。它與空間規劃是一體兩面的。門窗的設計、安排,關係到室內的空間運用。門窗的開設型態不外三種,即,向內拉、向兩邊滑、向外推(見20. 21. 22圖),窗戶則多了一種「闥板」(ㄊㄚˊㄅㄟㄥ+ ,thakˊpeing33 )形式(見23圖),首字的方言讀音和「塔」的方言音讀相同。從下列各圖來聯想,向內拉的是最佔空間,向兩邊滑的必須將軌道上方淨空,其浪費空間也不在話下。向外推的格局,能讓室內空間發揮到最大的效用。最後一天到黃岐時,利用候船時間到小巷溜達,看到向外開關的二樓邊門(見24圖),宏文、潘館長和我仔細推敲的結果,方便貨物進出應該是最大的考量,唯一不便的是必須臨時架樓梯。

 

20.王詩光老師行館窗戶密閉圖。
20.王詩光老師行館窗戶密閉圖。
21.王老師行館窗戶外推圖。
21.王老師行館窗戶外推圖。
22.細珠原鄉鄰居外推窗戶。
22.細珠原鄉鄰居外推窗戶。
23.二樓闥板式窗戶圖。
23.二樓闥板式窗戶圖。
24.黃岐二樓邊門圖。
24.黃岐二樓邊門圖。

拜訪秀燕家之前,陳村長帶著我們參觀「馬狀元故居」。上一個世紀的六、七零年代,學界以「地不愛寶」來形容古器物不斷的被發掘出土。大陸同胞因為見過太多的寶物,使面對寶貝時反而「不識其寶」,「馬狀元故居」淹沒在平常百姓家之間就是很好的例子。天下狀元何其多,但是,能夠代替皇帝老爺執行「郊天祭儀」的,古今唯老鄉馬鐸一人。所以,大門寫著對聯:「京監狀元天下有,代主郊天世間無。」另一則楹聯為「聖朝禮樂傳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見25. 25–1圖)文字簡單,人人能懂,但是有一股霸氣與傲氣直衝寰宇。到林秀家之前,先參觀鶴上的「九頭馬」民居。誇張的是,文革時被破壞殆盡的樣貌,如今不但未做修復,卻仍有為數不少的住戶住在裡面,若不小心引發星星之火,那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從側門進去,門楣上方的石砌蓮花圖案(見26圖),雖有接縫線,但綿密的看不到空隙間竅。我們佩服工匠的巧手,也佩服他門的計算精密。根據大嬸說,這不過是旁門,是供下人進出的。大戶人家閨女出閣時,其規格是「千金大廳行(ㄍㄧㄤˋ)」;家中佣人之女或丫環出嫁時,頂多做到「俾女邊門出」而已(以上兩句要用方言念)。石砌蓮花圖案居然是邊門的裝飾,那全盛時期的大門氣勢,豈不是森然威嚴!至於林秀家的倉庫以石板為牆,不怕日曬鼠打洞,上面蓋著瓦片,那又是另一個氣象了(見27圖)。

 

25.馬狀元故居對聯之一。
25.馬狀元故居對聯之一。
25—1馬狀元故居對聯。
25—1馬狀元故居對聯。
26.石砌蓮花圖。
26.石砌蓮花圖。
27.石條板外牆圖。
27.石條板外牆圖。

每一年我幾乎都會來福州一趟,每一次所見的市容或感覺都不同,進步的趨勢難以估量,但是相對在外圍的鄉鎮,其生活律動等感覺依然緩慢。我們走過市郊,看到當地的民宅,不少的房子牆壁,依然保存著傳統的隔間(見28圖)。這種隔牆,馬祖老鄉親稱之為「灰壁」(ㄏㄨㄟˋㄅㄧㄚ^,huiˋβia242)。別小看這一面牆,它的工法非常繁瑣:先用厚的竹片編成如籬笆狀的竹排,並加以固定成竹牆,糊上黏性高的黃土。黃土漿內要加麻質纖維,調和在泥漿中的麻質纖維馬祖話說「擔筋」(權宜注音ㄉㄤ 兀ㄩㄣ,tang ngyng)。麻質纖維是剪自麻袋,它必須和泥漿攪拌均勻,並且要一起經過幾天的浸泡才能使用,抹在竹排上的泥土,乾燥後再上白灰。這雖然是庶民的房牆,但若非人為刻意破壞,用它三、四代也不成問題。只是一旦出現缺口就會有落塵。座落於牛角大澳老街的陳氏家族,有幾間房子的內牆就是這款。小時候好動頑皮,進進出出的偶爾眼睛沾了灰塵,立刻跑回家,媽媽將我眼瞼翻開,然後用力一吹,立刻就沒事,連眼淚都不必流。突然想起此事,這和胡適的媽媽用舌頭舔他眼翳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無論是偉人或是凡人,「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28.灰壁圖。
28.灰壁圖。

 

到了梅花,站在將軍山上,居高臨下,遠望還算完整的梅花古聚落群(見29圖)。心裡想著嶺南「馬狀元故居」和鶴上「九頭馬」民居。俗語說「懷璧其罪」,「九頭馬」的窗檻、窗櫺,因精雕細琢的巧工而受宵小覬覦,住戶人心惶惶而了無對策。大嬸說,有一年鄰居赴台旅遊,在台灣看到有一木刻是來自「九頭馬」的,內心一陣酸楚,但是又何奈!隨後立刻調整情緒,自我安慰的說,「也好,也好。幸虧古物來到台灣,否則,遲早灰飛煙滅。」滄海桑田是時代的必然,一代新屋換舊屋也是當然之理。若對古屋心存珍惜與敬畏,古屋的風華再現並非不可能。日本人對古物、古屋的維護與修復是值得我們做參考的。

 

29.梅花古鎮圖
29.梅花古鎮圖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