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方言罕用詞彙趣談  (1)

0

先從一則童年往事說起:

我老家住牛角村大澳老街,當地人稱西邊山學校上方(今議會上方)為「老鷂翅」(老鷹翅膀。ㄌㄡˇ ㄩㄛ ㄌㄧㄎ,louˇyo lik)。附近有一塊大石頭,當時有人在此放羊、採「雞屎藤」做勞作、拔野蔥(麥蔥)或撿拾「苔脯」(一種菌類。ㄊㄧ+ ㄅㄨㄛ+,thi+ puo+)。小時候能玩的項目不多,活動的空間也不大,因在學校附近,所以,在此留下許多甜美的回憶。如今因為開闢戰備道而把它炸了,連帶將村民的回憶也給剷平了。

 

某日,我拔了一堆「麥蔥」回家,結果未得家人讚賞,反而被左鄰右舍嘲笑。媽媽說我採的都是ㄍㄧㄥˇㄐㄧㄤˇ兀ㄧㄥ ㄌㄛㄩˋ(kingˇjiangˇnging  loyˋ)。這到底是啥東西!當時年幼,只能如「鸚鵡」般跟著大人學著說。年齡稍大一點才曉得,它就是大家熟知的「水仙花」(圖1.)。它的漢字寫法一直到年過半百才知,那就是古人說的「雅蒜」,又名「金盞銀台」。早在宋朝的趙彥衛《雲麓慢鈔》的書中就已見此稱謂。只是我們馬祖鄉親將「銀台」的音訛成為「金蕾」而已。馬祖話是閩東方言一支,這是源遠流長的漢語八大方言之一。鄉親在日常生活中閒談時,偶爾會摻雜唐宋古語而不自知。但經過考述後方知,這是彌足珍貴的吉光片羽,研究保存這些古漢語應是當務之急啊!

水仙花。馬祖鄉親口語中的「金盞銀蕾」
水仙花。馬祖鄉親口語中的「金盞銀蕾」

故事雖說完,但還有一些事情要交代。大家看了前述圖文之後,一定會心生疑惑,天底下哪有這麼笨的人,「麥蔥」和水仙花居然無法區分!實不相瞞,一者當時年紀小不懂事,再者馬祖氣候四季分明,植物生長的時節極為清楚,野生水仙花的花期約在過年前後,到了野蔥盛產期,水仙只剩綠葉而不見花瓣了。兩者混雜山野,讓兒童混淆辨識錯誤,那是極為正常的事。野生水仙的根頭較小,野蔥的精華部位就在蔥頭,大夥一見水仙就誤以為是野蔥,如獲至寶的拼命拔取,準備回家領賞。

 

去年開始,結束大學的兼任課務,接下來就全心投入馬祖閩東文化的整理和研究。面對念大學以來所收集的龐大資料,粗估再寫十五年也寫不完。兩年前有福州之行,與學界朋友茶敘,有朋友建議出版「閩東方言難字考述」,但也有人建議先推「閩東方言詞彙考述」。老實說,這兩大領域的「考述」,就是我近幾年來最關心的項目,期間也陸續發表了一些心得刊在〈攀講馬祖〉或〈馬資網〉等社群平台,我個人覺得,兩種「考述」同時進行並不衝突,所以,今天再闢專題,以介紹方言罕用或有趣的詞彙為主,希望能在方言詞形、詞音、詞義的論述上,貢獻一些小小的心力。(本文曾刊於《馬祖鄉訊》第24期,並據此略做刪修。)

 

  1. 題捐:ㄉㄝˇㄩㄥˋ(teˇyngˋ)。

向人勸募,請捐款者寫出捐款的金額。也有鄉親寫成「題洋」,如此寫法可能由「發洋財」的詞語遷移過來的,但這是出於誤解。 「題」的本義為「額頭」,後來引申為「標記」、「書寫」,到了今天本義反而消失了,這是漢語在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說文解字》對「捐」的解釋是「棄也。」所謂「樂捐」,就是要你將有價值的東西「拋棄出來」。「捐」的讀音有陰平、陽平兩種,福州方言陽平調字的讀音,類似國語的第四聲。

 

例句:

起廟了,大家儂來這「題捐」。

(要蓋廟宇了,大家來這裡寫下捐款的金額吧。)

 

  1. 漏瓷:ㄌㄡ ㄐㄩˋ(lou jyˋ)或(lou tsyˋ)

詞義是:糟糕了、完蛋了、死定了。

瓷器是高檔的器皿,可是一旦裂損滴漏就成廢物了,除非是無價的古董,否則只有拋棄一途。瓷的讀音為「疾資切」,此切語依音韻的變化,轉換成閩東方言就是讀ㄐㄩˋ。順便一說,鄉親在口語表達時,把小心謹慎、不可莽撞的形容詞說ㄏㄨㄤˋ ㄏㄨㄤ^ ㄌㄛㄎ(huangˋhuang^ lok)、ㄐㄩˇ ㄐㄩˋㄌㄛㄎ(tsy ˇtsyˋ lok),前者的漢字寫成「緩緩略」,後者就是「磁磁略」。磁石、磁鐵、磁吸、磁性、磁力…等詞義,都有吸引附著、摩擦密合的意思,所以,用在形容人的行為時,有緩慢、溫吞、不滑溜、不冒失的語意存在。「磁」和「瓷」不僅國語同音,福州話的發音也是相同。由此看來,我們的方言也是典雅而有趣味的。

 

例句:

拍牌乞指導員搦著,這下漏瓷呵了(去了)

(打牌被副村長逮到,這下子完蛋了。)

 

  1. 雨漏:ㄏㄨㄛˋㄌㄠ^ (huoˋlau^)

詞義特指下雨天屋內漏水的現象而言。「雨」字在閩東方言中有「文白異讀」的現象。馬祖話說「雨衣」為ㄩˇㄧ (yˇi),這是「文讀音」。馬祖有一句俗諺語說:「六月雨 [勿會] 過墿。」意思是說:「六月份的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句中的「雨」為了押韻而念ㄏㄨㄛ^ (hui^) 這是「白讀音」。白讀音也同樣的保留在閩南語之中。

 

例句:

臭徒弟起厝,粲粲新有雨漏。

(學藝不精的笨徒弟蓋房子,光鮮亮麗的房子,下雨天居然會漏水。)

 

  1. 床荐:ㄘㄛㄥˇㄗㄞㄥˇ(tshongˇ tsaingˇ)

馬祖鄉親特指,寒冬時以稻草編的禦寒床墊。因為它由稻草編成,所以,有鄉親將此物寫成「草荐」,錯!這只是詞義接近,而語音完全不符音變條件。「荐」也可以寫成「薦」,《說文解字》說:「荐,薦席也。」「薦,獸之所食草。」由此可見,原本兩字並不相同,後來卻混為一談,這也是古漢語常見的現象之一。但《爾雅》說:「薦,黍蓬也。」《爾雅‧疏》說:「蒿也。」在古文獻中它們也有混淆之例。再如,《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杜預《注》:「荐,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以天為帷幕,以草地為坐臥之具。這和吾鄉以稻草編製床墊的道理相通。馬祖並非稻米之鄉,只因為漁民需要以稻草紮竹篾絞成竹索供做捕魚工具,因此,稻草在馬祖算是常見之物,這些稻草都是由台灣進口的。數十年前馬祖,經濟條件太差,父母親不可能給嬰幼兒包紙尿布,故冬日早晨,常見主婦曝曬被稚齡孩子尿過床的床荐。等到春天來時,這些稻草就功成身退,鄉親廢物利用,將它當煮菜燒飯的柴火使用。

 

例句:

冬天去睏若無床荐舒,半暝會寒半生死呵(去)

(冬天睡覺時,若沒鋪稻草墊,半夜會凍得半死。)

 

                                          (未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