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教學】:
【本義】:
無豬隻可殺,只好去殺狗。
【引申義】:
退而求其次,「無魚蝦也好」,聊勝於無。
【註解】:
- 動物的「狗」,馬祖話說「犬」不說「狗」。只有在戲謔登徒子時說「狗子」或「狡鼠」。前者是民間戲曲常用的語彙,後者常常被文人用於書寫時。
- 國語的「殺」,閩方言都寫成俗體的「刣」,它的本字是「治」。為方便閱讀,本文從俗。
- 特別說明,「刣」字不能「有邊讀邊」,如果用注音輸入,必須用ㄓㄨㄥ,否則,只能用左右雙拼的方式變通處理了。
【史鑑】:
- 高中國文課本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燭之武退秦師〉,文章內容充分呈現春秋時代國際外交會盟、縱橫捭闔的技巧與手腕。當時是秦、晉同盟圍攻鄭國。盟軍把鄭國的都城團團圍住時,沒想到鄭國的燭之武,半夜從城牆縋降而出。面見秦穆公之後,以挑撥離間的手法,說明秦晉連盟之不智,並分析戰後利晉不利秦的局勢,力勸秦穆公盡速收手。秦穆公接受建議,背盟而歸,並留下三位將領協助鄭國守城門。這件事埋下了後來「秦晉崤之戰」的引信。兩年後,三位將領獲得鄭國信任,取得掌管「北門」進出之大權,然後立刻通知秦穆公,快快的派兵來偷襲鄭國。有他們做內應,必能將鄭國順利拿下。秦穆公認為機不可失,就派大隊兵馬前往「偷襲」。沒想到在半路上碰到鄭國商人弦高。弦高假裝鄭國派來的勞軍使者,從容應對之餘,同時支使旁人火速回國通報。尷尬的秦穆公自我盤算,覺得這趟軍事行動的勝算不大,只好倉促的班師回國。就在回程的路上,把一個小國家—滑國給消滅了。秦穆公心裡清楚得很,勞師動眾的出征,若空手而回,可能會造成政局的動盪。如今,滅了滑國,「無豬犬也刣」、「無魚蝦也好」,對全國軍民也可以交代了。
- 傳統的馬祖人是不吃狗肉的,吃狗肉的習慣是國軍引進來的。由這句俗諺來看,在馬祖社會,狗肉的地位、價位都不如豬肉。可是,自古以來,屠狗就是合法的職業之一。最近,我國公布了〈動保法〉的修正案,認為吃貓、狗的肉是不法的行為,違者最高可判罰二十萬新台幣,這與傳統的習俗是不符的。《國語‧越語》曾記載越王勾踐的復國故事。他生聚教訓,復國在即,為了提高生育率以應兵源需求,就使用重賞的策略,誘導國民大量的繁衍增產。他曾下命令說:「凡是生男嬰的家庭,政府獎賞他兩壺酒、一隻狗;生女兒的則獎賞他兩壺酒、一隻豬。生過三胎的,政府提供保母;生兩胎的,政府給官糧。」這項兩千多年前的人口政策,足以給今天只會成立「△△△辦公室」,而不給生育誘因的政府做參考。
【運用】:
面對「強敵」環伺的局面,最大的目標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當事人口出此言,也許是自我調侃、自我解嘲。若出自他人之口,我覺得諷刺的意味居多,尤其是在事發的當下,一句無心之話語,也可能誘使對方惱羞成怒,「冒險」的事少幹為妙。所以,奉勸大家,這句話還是留著「自用」吧。因為「自用」能呈現幽默感,也能展現個人的氣度。若是「他用」,遭人「白眼」事小,一旦結下樑子可能就很難化解了。
(本諺語為元忠校長的尊翁林宜水先生提供,客語俗諺是大學同學提供的,姜尼沃珂讀友建議附上音檔。筆者敬向諸位先進致上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