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這座被戰爭洗禮的島嶼,其周圍被大小不一的海防據點所包圍,以南竿來說就有95座海防據點,北竿101座、西莒01-38座延伸到東莒編號39-77等,每座據點都值得深度挖掘。若我們從陸地上探索據點,需要帶把鐮刀,撥開草叢,發掘久無人煙的哨口與據點,闖入深不可測的地道,展開一場新奇的探險。
若害怕黑暗、潮溼、行動不方便者,從海上觀看據點,也有另一番體驗。乘著衝在浪尖上的娛樂漁船,吹著微鹹的海風,看著海浪拍打進入據點開口,光影自然的投射在花崗岩的峭壁上,那據點自然的被樹林包圍,毫無違合感的融合在岩石峭壁之中。隨著地勢起伏、灣澳轉換角度,可以看見無法從陸地接近的據點樣貌。
2017年7月9日,戰地引路人隨著導引人-董逸馨(現今年南萌咖啡店老闆及馬祖田野調查工作者),一同進行北竿島嶼海防據點巡禮。而北竿則有101座海防據點,但現今北竿據點因撤軍、機場建設而廢弛、消失或雜草遮掩從陸面不易抵達,反而在海上觀看還可以看出部分據點遺址及據點配置,雖無法看到據點完整樣貌,但還是能夠透過露眼觀測推估據點的裝備及規模大小,進而了解不同位置據點的功能,作為認識馬祖戰略佈署的一個切入點。
北竿海岸線長53.45公里,平均約529m分佈一個據點。南竿編號01-95個據點,海岸線長35.70公里,平均約375就分佈一個據點,可以看出,南竿據點雖較北竿少,但更為密集。而北竿因為民生建設,如機場附近的98-101據點已經看不見任何蹤跡。若未來有機會在海上繞島,有幾個觀測要點大家可以先行了解,這樣就可以更快掌握觀賞據點的訣竅。
導引人逸馨透過繪圖,將海上觀測據點時會看見的據點及據點周圍,不同的軍事裝置濃縮於圖中,如反登入裝置-蛇籠、玻璃刀山;地上軍事建物-寢室、政戰點、中山室;戰防砲陣地、地下坑道、隱藏式機槍堡、城垛、觀測哨、機槍堡、四管50機槍陣地、90高砲陣地。圖文說明讓我們更具體掌握海上看見的據點措施有哪些類別,但另外還有幾個小撇步唷!
1、瓊麻密集之處出現砲口機率高
馬祖沿海區域大規模種植「瓊麻」,此植物非原生種植物,屬於軍事用途的植物,其功用主要防水鬼外,也作為防空降的裝置。而瓊麻密集之處的下方或周圍易找到據點及砲口。
2、據點位置與規模大小
島嶼靠近敵區的海岸會配置重要的軍事武器,以北竿島嶼來說,西側海域面對中國大陸屬於軍事重點區域,而馬祖島嶼天然的地形分為內凹、澳口、凸岬,依其地形有不同的軍事配置,凸岬多半設置重要的軍事武器,據點規模較大,北竿西側海域凸岬如:55、63、70、83、88、93據點便是如此。
3、據點的開口大小
據點建物的開口大小與使用的武器有密切相關,而了解使用的武器,就可以推斷出其據點所需的人力,就可以大致判定據點的規模大小是屬於一個班、排還是連。一個班的規模為9人,排據點為班據點的三到四倍,約27-36人,連據點則為排據點的三到四倍,約81-108人。
像「凸岬」地區會駐守排據點或連據點,使用的武器如90高砲或57戰防砲,據點規模較大,此兩種武器射程較長,能夠射擊軍艦。「內凹」區域據點規模多為排據點及班據點,據點窗口較小,多半配置短程射擊的機槍陣地,作為登陸艇的攻擊裝備。「澳口」處則會設置軌條砦等反登陸裝置,多半設置窗口較小的機槍堡。
4、90高砲及57戰防砲外觀裝置的差異
90高砲射程較長,約18000m,移動方式為上下及左右移動,需較大開口,由於90高砲具有炸膛現象,所以其據點開口外會有階梯形狀的裝置是為了讓彈殼往外彈及消音的作用。而57戰防砲也是開口較大的砲口,開口單一比機槍堡還要大,通常近海面的區域多半配置開口較小的機槍陣地,但重要軍事據點區域的近海面有時會配置開口大的57戰防砲。
海上看據點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受,奇形怪狀的據點樣貌,有些看起來既可愛,又那麼的雄偉壯觀,但不管如何,這些據點的配置都具有一定的戰略意含。當然,對據點的討論,也不是只是這樣,敬請期待下回分享,關於歷史層面的【你所不知的地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