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兒轉外家】之三(上:嶺南秀燕家)

0
嶺南老街
嶺南老街

2月4日(福州→嶺南→梅花)

今天排兩個行程,都在長樂,早上到「嶺南」拜訪秀燕家;下午轉梅花,拜訪秋鶯與碧容家。

馬祖人稱「嶺南」為「嶺前」。我媽媽娘家在嶺南附近的鳳井塘,從小就常聽她提「嶺前」,一直不知就是嶺南。後來查書才明白,嶺南村環繞西湖,東南方向依傍雁山,有「飛雁落湖」之姿。雁山與鴻山對峙,中間隔著長石嶺,居高南望,嶺之前也是嶺之南,所以又稱「嶺前」。

有一句福州話燈謎「衣服顛倒穿!」打一地名;謎底是:「嶺前」。衣服穿反了,衣領在前,有意思吧!

嶺南人幾乎都姓陳。「陳」在馬祖是大姓,每四個馬祖人就有一位姓陳,如果繼續問下去,大概將近一半會說是「嶺前人」,早年從嶺南移居馬祖,四鄉五島都有。

我們到嶺南時,村長陳長謀及幾位領導已等在村頭,見了面,語言相通,分外熱絡。陳村長外號「參謀長」,40來歲,看起來幹練務實、果決明快,附近幾個村都認識他。為了將嶺南建設成旅遊與文化名村,鐵腕拆了一百餘棟老舊房子,魄力驚人。

潘館長致贈見面禮
潘館長致贈見面禮
嶺南村長陳長謀
嶺南村長陳長謀

他說,馬祖許多族人曾回到嶺南尋根;他卻相反,他的祖籍在馬祖白犬。他解釋:「我父親年輕時從白犬來大陸辦事情,國共對峙後,海峽封鎖回不去了。」他們家祖墳在白犬青蕃半嶺,曾親自去掃墓,當地人帶他上山,荒煙漫草,找不到了。

歷史就是這般荒謬,有人從這邊回不去,有人從那邊過不來,是非對錯,端看你站在哪個高點。

嶺南村環繞西湖,山色湖光,得天獨厚。他說,西湖是潭頭最早的水利工程。東晉大善人嚴光,造福鄉里,而有舍田為湖之義行,將附近溪流導入湖中,以利灌溉。福州話:「嶺南好地場,池螺蓮角半年糧。」一千多年來,嶺南的陳氏族人環湖而居,採擷蓮角、荸薺、田螺,並引湖水種植水稻,可以說是母親之湖。

嶺南村九成八都姓陳,卻有一位姓馬的明朝永樂狀元-馬鐸。「代駕郊天」一日皇帝的傳說,在閩劇、評話與民間伬唱都有搬演,為潭頭人津津樂道。馬鐸故居位於雁山之麓、一棟七柱六扇五間的明代官宅。

明永樂狀元馬鐸故居
明永樂狀元馬鐸故居

馬祖鄉紳陳道茂先生,曾於民國83年主持修繕陳氏祠堂,道茂先生墨寶「嶺南陳氏祠堂」立於祠門上方。祠堂前對聯是明朝工部侍郎,也是陳家女婿董應舉手書:「沙堤突出雁峰高雲樹萬年雨露;石井迴連湖漵合水天一色波瀾」。池塘面對西湖,波光瀲灩,實是風水寶地,無怪乎唐宋以來,出了狀元、進士、舉人二十多位。

馬祖仕紳陳道茂先生主持修繕並題字的陳氏祠堂
馬祖仕紳陳道茂先生主持修繕並題字的陳氏祠堂

秀燕家在西湖邊陲,位於一排連棟2層樓間。門前小院,擺上桌子板凳,桌上滿是飲料點心。秀燕兄弟還拿出很昂貴的中華牌香菸待客。我們也感染到秀燕一家的歡喜,氣氛非常融洽。

秀燕家務農,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因為家貧,身為長女,十三、四歲便失學,田裡種稻、湖中採馬蹄,百來斤米穀一肩扛,氣都不喘。成年後在金鋒紡織廠上班,因為是師傅級,月薪有1千多人民幣。

秀燕的媽媽是四川人。從小被村人喊「兩個聲」、「四川囝」。「兩個聲」在馬祖是對軍人、阿兵哥的泛稱;但在長樂,卻是指外地人,有非我族類的語意在內。秀燕爸爸,身體不好,整個家幾乎都靠媽媽撐著,平時耕地、施肥,農閒便往金峰鎮,踩三輪車載客掙錢。

秀燕的叔公早年移居「外頭山」馬祖,入贅張家。秀燕25歲,經叔公介紹,與無血緣關係的叔公繼子成親,嫁到南竿梅石。叔公成了公公,親上加親。

秀燕與媽媽
秀燕與媽媽

初到馬祖,秀燕很不適應。她說:「第一次來馬祖,在馬尾搭船,滿懷對台灣的憧憬,心想馬祖屬於台灣,一定是個車水馬龍,大樓林立的地方。到了馬祖,簡直傻眼,比嶺南還不如。」

剛開始借助車船處的宿舍,人生地疏,很不習慣。那時手機、電話還未普及,想家就燜在被子裡哭,還好有先生的支持、安慰。民國94年以後,兩岸關係比較和緩,到警察局換證件、補辦手續就可延長居留。兩年後,孩子出生,她才第一次回嶺南探視媽媽。

嶺南老街
嶺南老街

她現在住梅石老街自己的房子,每天送女兒上學,到山隴買菜,去福澳加油站幫員工煮午餐、洗碗,一家人生活單純、充實。她很注意女兒教育,從未錯過親師會。母女相處如姊妹,給女兒開放空間,也會適時收攏。媽媽與親戚也來過馬祖幾次,覺得馬祖環境整潔乾淨,雖然冷清了些,但馬祖人好相處,有人情味。

秀燕說,馬祖有很多嶺南人,她只是比較晚來而已。她不希望別人喊她「大陸仔!」就像小時候,不喜歡別人叫她「兩個聲、四川仔!」在馬祖住了十多年,已充分融入馬祖生活,女兒與同學、朋友相處融洽,從來沒有大陸人與馬祖人的區分,就這點而言,要向孩子學習啊!

午餐回到金峰鎮上。陳長謀村長說,今天大年初八,適逢嶺南年度「遊神」。機會難得,潘建國館長與游桂香女士,這兩位馬祖民俗專家最興奮,大家決定更動行程,感謝蕭經理協調,午餐後再回嶺南看「遊神」。

大年初八嶺南遊神
大年初八嶺南遊神
大年初八嶺南遊神-1
大年初八嶺南遊神-1
大年初八嶺南遊神-2
大年初八嶺南遊神-2

遊神從下午一點開始,隊伍集結在村公所前廣場,鑼鼓喧天、鞭炮震瓦,鄰近各村、寺廟的人馬都到齊了,我甚至看到遠從琅岐來的「閩樂隊」。我們在二樓村長辦公室居高臨下看遊行,潘、游二位,還有攝影師則在陣頭中穿梭,獵取鏡頭、記錄影像。因為路途遙遠,各陣頭都有小貨車、拖拉機、三輪車載運神像、神輿、神偶。除了鑼鼓,還有絲竹琴韻、中西樂隊。村長說,最晚出發的隊伍要到晚上九點才回到原點。

後來潘館長問陳村長:「嶺南有鼓板嗎?」陳村長眼睛一亮,好像遇到知己,立刻拿出一張印得不是很清楚的「鼓譜」,是他父親留下的。鼓譜文字、記法與馬祖有些差異。村長略加說明,潘館長便與他「況得~況得~」,嘴上打起鑼鼓來。

陳長謀村長保存的嶺南鼓譜
陳長謀村長保存的嶺南鼓譜

兩人合奏,第一段結束,居然與鐵板鼓板分毫不差。潘館長很激動,好像聽到百年前先人的鼓樂,從這裡飄洋過海,在童年的鐵板天后宮廣場陣陣揚起。

鼓譜很短、很輕,但是其中記載的內涵卻是悠遠而沉重啊!

午後約三點,啟程往梅花鎮。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