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摜九」補述

0
摜九

摜九」的文章貼出之後,不久出席台北市連江同鄉會的新春團拜。有鄉親問「摜九」與「送窮九」的道理。因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所以,允諾回家後再寫一篇「後述」做補充,希望對原委的說明能有所幫助。

 

摜九

 

上圖木刻版的書影是來自《歲時廣記》,其中有「送窮九」來歷的說明。因為古書無標點,為了讓朋友方便閱讀,我在書影上加了新式標點符號,原文也做了簡單的校正,然後再略加翻譯於下:

 

唐朝《四時寶鑑》記載,上古帝王高陽氏有一個兒子,他喜歡穿破舊的衣服、並且喜歡喝粥。他在正月的月底死在住家附近。後來的人,就在自家門前,煮了粥、拋棄舊衣服來拜祭他。並且說這是「去除貧窮」的儀式。韓愈曾寫過〈送窮文〉,文章內容是這樣的:「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月底,主人派遣名叫星的奴僕,用柳木樹枝做車子,用枯草紮成小船。車和船都裝滿了乾糧,牛背上也架好了軛,船上的帆也拉起來了。主人向窮鬼做了三個揖然後說:『聽說你要離開了,不敢問你去的方向。我已為你準備了車輛和馬匹,也準備了乾糧。今天是良辰吉日,有利於遠行。我請你吃一頓飯,喝一盅酒,然後,你就帶著朋友離開,一起去到新的地方。搭上牛車,揚起塵土,坐著船隻,張開風帆,像雷電一般的快速離去,如此不至於留在窮漢身邊而怨嘆,我也會有資助你離開的恩德。』」

 

摜九

 

王弘力的《古代風俗百圖》書中有一張「送窮」圖(如上圖),從燒冥器的內容看來,幾乎是依韓愈〈送窮文〉為藍本而畫的。張傳興寫〈拗九節〉說:「正月廿九拗九節,又叫孝九節、送窮節。是福州特有的傳統習俗。」由此看來張氏之言是有根據的。《歲時廣記‧號窮子》又說:「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福州人的「送窮九」,雖然在文獻上有根據,但是我長到這麼「老」,卻從未見過馬祖人有此動作。我們家鄉正月廿九只是「摜九」而已。老實說,在惜物如金的年代,一般的馬祖人家中實在無物可燒,若果真要除穢的話,中秋節燒塔時就燒光了,不必等拗九時動手。而且室內掃除的工作,在臘月廿四「祭灶」前後的「筅堂」(馬祖話說ㄘㄟㄥˇㄋㄛㄥˋ,tsheingˇnongˋ)時就搞定了,老房舊屋的大掃除工作,不會在短短個把月內進行第二次。所以,馬祖人正月廿九只是單純的「摜九」而已,沒做其他民俗的事ㄦ。

 

特別說明,傳統的馬祖湯圓都是白色的,開版用的紫色湯圓只是在突顯白色的「太平卵」而已。根據習俗,無論是「摜九」或是義母「摜飯」(另有文章介紹),都需附帶一雙紅色筷子,然後將盛有食物的碗筷放在「籃囝」(ㄌㄤ+ 兀ㄧㄤ+,lang33 ngiang+)裡提到對方家,受禮的人家會以糖果、炒米、餅乾等零食做回禮,因為回禮是放在空碗裡,所以就稱此動作為「硩碗」(ㄉㄚˋㄨㄤ+,takˋuang33)。從前「籃囝」(見下圖)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的日常用品,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摜九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