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話是閩東方言一支,這是源遠流長的漢語八大方言之一。鄉親在日常生活中閒談時,偶爾會摻雜唐宋古語而不自知。但經過考述後方知,這是彌足珍貴的吉光片羽,研究保存這些古漢語應是當務之急啊!
人吃五穀雜糧,身上總會帶一些疾病。有病上醫院、找醫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此時有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雖然馬祖閩東語屬於瀕危語種,但社會上猶有只能操方言的耆老,他們口中的語料,除了是溝通之鑰以外,卻也是母語保存的吉光片羽…
俗諺語是族群的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前人為了將此經驗傳後,特別用韻語來呈現。押韻的文字不僅方便傳誦與記憶,而且也是趣味所在。所以,在人際溝通時,若適時適地的「出口成章」,一定能令在場的聽眾報以會心一笑。
有一種學名為「扛板歸」的植物。莒光鄉親稱為ㄍㄧㄝˋㄇㄛ+ ㄇㄛㄩㄎ ㄗㄧㄨ(kieˋmo33 moyk5 tsiu),漢字寫成「雞母目睭」。連江縣政府編印的《馬祖植物誌》中有介紹到它(圖文說明參見該書p.318)。
我國上古時代,詞彙是以單音節為主流,然後逐漸朝複音節的形式演進。 以頭昏腦脹的「眩暈」來說,上古時代的文獻都寫成「眩」,到後來才和「暈」字構詞成一組複音節的語詞。兩本《福州方言字典》都把這個詞彙寫做「昏眩」,但讀音有一些距離。
人吃五穀雜糧,身上總會帶一些疾病。有病上醫院、找醫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此時有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雖然馬祖閩東語屬於瀕危語種,但社會上猶有只能操方言的耆老,他們口中的語料,除了是溝通之鑰以外,卻也是母語保存的吉光片羽…
諺語有時無法用邏輯去衡量它。在正常的行為或反應之間來個「反差」敘述,常能引發會心一笑的效果。這就是俗諺在語意表達時,具有高度「渲染力」、「穿透力」的道理。
今天收到《馬祖日報》,閱讀之後,發現99年4月21日第一版有「補庫」相關新聞,一時興起,持狗尾以續珍貴之貂,謹提拙見以供參考。
石磨

下層磨

0
語言是社會現象。詞彙是表達情意的信息之一。鄉親把吃虧、上當、倒楣的現象叫做「下層磨」、「盤數」等。這些語彙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我們社會生活的縮影之一。本文先告訴大家「下層磨」的由來及使用之例。
競選時候,難免有結盟的行為。結盟的基礎有時是靠親屬、同學、鄉誼等關係。但是,也有以彼此共同的利益為紐帶,進而合縱連橫、拉幫結黨。遊說談判時常用的話語有很多,如,國語的「胳膊往內彎」;馬祖話的「倒牆無倒基」。本句諺語的意思與此相近,但很少人會使用它,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它的相關意涵。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