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義】:
元宵節,用借來的豬頭敬拜神明,結果人神共歡,彼此都有面子。
【引申義】:
- 權宜措施,滿足各方需求。
- 借花獻佛,獲得面子占盡便宜。
- 語帶威脅,產生恐怖平衡的局勢。
【註解】:
- 本俗諺語也可以說成「租豬頭擺暝,齊好齊好」。全句的重點在末句「齊好看」和「齊好齊好」,兩句話的意思分別是「大家都好看、都有面子」,「對大家都好」。從文句的結構來看,它有點像歇後語。
- 「擺暝」是福州語詞彙,它是馬祖傳統元宵節重要的儀典。當天不僅通宵設奠酬神,也有閩東鼓板、孩囝、提燈籠、持火把(從前的事),簇擁神轎巡遊村落的活動。整個過程熱鬧無比,是當地極重要的節慶文化之一。
- 「擺暝」既然是各村落的大事,當天的主事者、費用支出、人力安排等,都是由各家戶平均攤派的。村民家中該年若有喜慶之事,或先前在神明面前有許願者,此時可敬獻 「喜酒」、「喜燭」或其他三牲禮品做為答謝。在滿案的供品中,以全豬禮的「禮意」(供品。音ㄌㄝ ㄟˇ,le eiˇ)最為貴重(見下圖)。這個厚禮除了由全村民眾集資備辦之外,有時候選舉當選人、事業有成的村民也會誠心認捐。但經濟能力稍差的許願人,用一顆豬頭也能展現誠摯的心意,至於經濟條件更差的人,為了體面或先前對神明的承諾,只好向屠戶租借豬頭來使用了。神明、屠戶、還願人,三方各取所需,互相幫襯,互蒙其利,可謂皆大歡喜也。
- 末字「看」的馬祖話本音是ㄎㄤˇ(kˊangˇ),因為音變的關係成了零聲母。所以,在諺語裡實際的讀音為ㄤˇ(angˇ),這種現象在福州話中是極為常見的。
【運用】:
從上述可知,神明、屠戶、還願人三方的目的不同,故獲益也有南北之差。肉販收微薄的租金,獲利雖不多,但聊勝於無。神明受享豬頭,顧到了基本的尊嚴。還願者以少數的代價,達到了敬神的目的,可謂獲利最多的人。因為重點在語句之末,而且又類似歇後語,所以使用的時候,可以全句說出,也可以單說前半句。舉馬祖耳熟能詳的俗語—「猴子行操,各儂各儂拍算」為例,當說話人口說「猴子行操」時,聆聽者立刻明白他的意思是:「各管各的」、「各自安排」、「各自負責」、「自行解決」…等。這種現象在《修辭學》上來說是「藏詞」格的運用。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它的用法,我假設以下三種情境:
- 某人搭「順風車」而獲利時,當事人說此話取「借豬頭擺暝」之義,有自我解嘲的意思。假若是出於他人之口,則可能是對「占人便宜」、「慷他人之慨」的人有所嘲諷。
- 遇到紛爭時,經第三者調解,雙方各退一步使爭端落幕。仲裁者說此語取「齊好看」之義,表示「別把關係弄僵了,以免大家都難堪。」
- 甲、乙兩人談判,雙方互嗆,強勢的人向對方撂狠話。說此語表示「事情說開了大家都難看,誰怕誰」的霸氣。
在現實社會裡,「租借豬頭擺暝」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擺暝」現場熱鬧非凡,再加上香煙氤氳以及燃燒紙錢的熱氣,很容易使擺放過久的肉類變質。變了質的豬頭豈能再回市場做交易!所以,這只不過是調侃的話語而已。總而言之,俗語之妙,貴在言簡意賅。若使用正確,在語意表達時,不僅能一語中的,而且能收會心一笑的效果。
(本諺語是由林元忠校長的尊翁,林宜水先生提供,特此申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