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水先生提供的諺語選析 (四)

0

 十主富,難濟一家窮。

【本義】

十戶有錢人,也很難接濟一戶赤貧之家。

【引申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是親戚或是朋友,遇生活拮据時,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窮。某人的處事態度及處世原則,大家心知肚明,若只是一時的手頭不便,親友、同儕必定會伸出援手,讓他度過燃眉之急。貧窮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長時間靠外援才能彌縫補洞,這是不必爭論的事實。國語的「救急不救窮」,其語意與此類似。第一次聽這句話是在我青少年的時代。那時候海、陸士官學校在馬祖招生,某天晚上,校長來我家買東西,順便和家父聊天。校長對本村學童的家境瞭若指掌,也許他見我在場,因此沒有指名道姓的說,「脫貧脫困,翻轉家境這是唯一的機會。」校長的話,今天果然一一驗證。當時的情況,社會普遍貧窮,「救急」難,「救窮」更難。有時候有些人家,不靠「食救濟」(ㄒㄧㄝㄎˇㄍㄧㄨˋㄧㄚˇ,sieˇkiuˋiaˇ)真的無法過日子。

【註解】

:馬祖方言中的「主」,除了做「主人」解釋以外,有時也做「神主牌」及「家戶」的單位名詞使用。由於甲、金文未見此字,今所見之古文字形乃小篆之形體。許慎對此字的析解是:「鐙中火主也」。許君認為主的本義是「燈心火焰」。因為燈心是燭火的主體,故引伸為「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語彙中的「主流」、「君主」、「神主」、「家戶」…等都是由此而得。特別說明,做神祖牌使用的「主」,馬祖話要說ㄗㄩ+(tsy+),列祖列宗的木頭神祖牌方言說ㄒㄧㄥ+ ㄗㄩ+(sing+ tsy+)。小時候聽大人稱「木主」時都是聽成ㄒㄧㄥ+ ㄋㄩ+(sing+ ny+),這個語音寫成漢字就是「神女」,此非端莊之語彙。若果真如此,就是對祖先 大不敬。

【運用】

這句話有時被當作「拒絕搭救」的託辭。我就設定兩個情境給大家做參考。第一句語帶同情,並且為當事者拿定主意。第二句話的意思是,表明無能為力的立場。

  1. 十主富,難濟一家窮。去做公事申請食救濟。

   (十戶有錢人,也難救一家窮。去打報告、上公文,申請政府的救濟吧。)

  • 敗囝做乞食,在伊生在伊死。故底儂講聲音,十主富,難濟一家窮。實在插無力起。

(耗盡家產的人,流落街頭乞討,隨他去吧。從前人說,十戶有錢人,也難救一家窮。這個忙,實在無從幫起。)

 爸嬭疼囝疼黃金,離山離海無離心。

【本義】

父母疼愛子女如同黃金,縱然山海相隔,子女在外的一切事,無時無刻不惦念在父母心中。

【引申義】

諺語前半句的敘述有些怪異,按理說,「黃金」的價值無法和「子女」相比,但這只是譬喻說道理而已,請大家不要過於拘泥。古文獻中有不少「孝敬」與「慈愛」的詩文,茲舉兩首古詩給大家做參考。一首是韓愈的〈誰氏子〉,這首大家可能較陌生,另一首是耳熟能詳的孟郊〈遊子吟〉。兩首都提到媽媽對即將離家的兒子表達不捨與懸念。〈誰氏子〉說:「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兒子執意要去修道,母親難過,流著眼淚拉著他,兒子意念堅定不為所動。〈遊子吟〉中的媽媽,拿著針縷為遠行的兒子縫征衣,當了別人父母之後讀此詩篇,比青少年時代唱它更有感。因為「慈母手中線」是我們現在進行式。大致來說,父母心念子女,和子女承歡父母,兩者之間難成比例,這在西方社會尤其強烈。時下媒體報導許多虐殺子女的案例,那只能說是千夫所指的「異類」了。

【運用】

倪囝出國做工,依嬭著厝咧稠稠流目滓。「爸嬭疼囝疼黃金,離山離海無離心。」者句話就是總款講囉。

(孩子出國謀生,娘在家裡常常流眼淚。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無論孩子離開多久、多遠,都會一直惦念在心的。這句話的道理就在此。)

 老艄真才子,出海儂體己。

【本義】

漁船上的「艄公」是要有真本事的,「出海」的職務是由股東公推出來的。

【引申義】

從前社會,「老艄」與「出海」,在村莊裡都是受人敬重的對象。艄公靠的是長年在海上討生活的經驗與知識,這非要有真功夫、硬底子不可。「出海」的身分是船公司的總負責人。船隻作業人員的聘招集、「辦季頭」(採購)的規劃與安排、銷售謀略等,都是他的基本的任務。這句話有兩種用法,它可以用在恭維船老大時,此刻只要說前半句就足夠了。兩小句若同時使用,是在說明職務的分工,各有不同,各有重點。第二小句若由「出海」自己說出,則讓人有謙虛客氣的感覺。

【註解】

  1. 老艄:俗稱「船老大」。明清小說及戲曲常寫成「梢公」、「梢人」、「梢子」、「艄公」等。他是掌舵者,船行的安全和漁事作業地點的判定,和他的經驗、方向感、海流走向等知識,有絕對的關係。此字除了用梢、艄以外,也可寫成「稍」。《字彙》:「船柁尾曰梢,令人謂篙師為梢子,…。」《方言》:「肖、小也。」以肖得聲的字或有「小」義,如梢、消、宵、稍、哨……等。故船之末尾為「艄」,在此工作者即稱之為「艄工」、「艄人」,老艄之詞是由此發展而來的。
  2. 出海:漁家的分工職務名稱之一。他是由股東互推產生的,本身須懂得文書、珠算等知能及人際應對的手腕。它是名詞而不是動詞,所以,不能由字面去理解它的意義。特別感謝老同事、好朋友王榕樂組長的協助,因為他的詢訪、舉例,並且進一步的解釋,讓我對「出海」的功能、職責又更深入的了解。
  3. 體己:今天的詞意是:貼身的、親近的、對我通融、對我優惠…等。它也可以寫成:體起、梯己、梯氣、稊己等。這個詞彙的詞意,古今演變的反差頗大,在《紅樓夢》中曾做「私房錢」的意思表達。從前社會,物資條件不足,家庭中食物分配的標準是依經濟能力而定;有時也會遷就長輩咀嚼而做的特別料理,這種專屬性的菜餚,通俗小說稱之為「體己菜」。

 【運用】

  1. 你爹是老艄,老艄真才子,固予講你兄弟哥都野聰明。

(令尊是船老大,有真本事。所以,你們兄弟得此遺傳都很聰明。)

2.老艄真才子,出海儂體己。

(船老大的角色不可或缺,被公推當總負責人的,也是重要的角色。)

3. 謝謝大家儂支持,出海儂體己,才有今旦者日子。

   (多謝大家支持,都是靠您們的照顧,我擔任此職務才能得心應手。)

 未上六十六,難講雙骹、雙手共雙目。

【本義】

不到66歲的人,無法體會身體機能因退化所造成的苦處。

【引申義】

這句俗諺的語意有一點像,「夏蟲不可語冰,蟪蛄不知春秋」的字面意思。對毫無經驗的人說自己的過來事,那得費許多唇舌的。遇此情形,說話人即便是舌燦蓮花,口若懸河,但是,聽者依然如霧裡看花,瞎子摸象一般。66歲在此只是虛指,目的是方便押韻而已。

【運用】

兄弟啊!莫笑依伯骹骨硬,目睭花。你未上六十六,難講雙骹、雙手共雙目。

(小兄弟啊!別笑我這老人家,骨頭僵硬眼睛花。你還沒上年紀,很難體會腳不靈光、手不靈活、雙眼昏花的苦處。)

 天光伓使雞叫。

 【本義】

天亮不是因為公雞鳴叫。

【引申義】

「天亮」是自然的現象,與公雞叫不叫無關。俗話說,一種米養百種人,在我們生活周遭,有些人熱心,有些人冷漠。更有一種人,遇他人求助時,起初冷眼旁觀,甚至拒絕以對,等事態明朗,成功將至,姿態立刻翻轉為積極和熱誠,以坐收拔刀相助之美名。百感交集的當事者,可能會隨口噴出這句話。所以,鄉親會用它調侃多管閒事的人以外,有時也會用來諷刺前倨後恭、不懷好意、「討感謝」的人。

【註解】

伓使:不必、不用、不需要。「伓」是福州方言的俗體字之一。他可用於客套情境,也能用在「婉拒」場合。得視當時說話的情境而定。

【運用】

  1. 天光伓使雞叫。無你事計,伓使你挺公。

   (天亮不是因為公雞鳴叫,沒你的事,不必由你多管閒事。)

  • 天光值使雞叫,事計卜生花了,使你做依舅。

   (天亮哪需要公雞叫啊!事情快成功了,用不著你來瞎攪和。)

前一篇文章趣味福州語
下一篇文章馬祖「斥責詞」舉例 (一)
陳高志
馬祖南竿復興村人,台灣大學文學博士,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因長期關注馬祖地區母語的教學與發展,獲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的表揚。目前從事福州方言文字研究、馬祖禮俗闡述,同時以福州方言創作歌詞,介紹家鄉人文風情。作品經公開演出後,深獲兩岸鄉親的熱烈回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